品质生活

秋季保健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7-09-12   访问量:6

 
秋季养生保健六策略
-----------------------------------------------------------------------------------------
秋季要想少患病,保持健康,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调养。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2.增减衣服。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
3.谨慎起居。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
4.加强运动调养。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这不但是在进行好的“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渡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备。
5.保持室内一定湿度。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6.药物保健。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秋季养生指南
-----------------------------------------------------------------------------------------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饮食摄养
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保健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多事之秋”话保健
-----------------------------------------------------------------------------------------
立秋之后,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专家告诫:多事之秋,如不注意养生保健,易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经炎夏消耗,入秋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若有不慎,即可发生腹泻。省妇幼保健医院李大夫指出:秋季腹泻主要有两种,一是由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一是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腹泻。前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而后者则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对婴幼儿要加强养护,尤其是饮食调理,并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发生腹泻之后,应及时就医,腹泻严重者,须立即救治。
秋凉之际,略显温热潮湿的气候,为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而成为蚊媒性传染病的高发季

秋季保健

   2007-09-12

 
秋季养生保健六策略
-----------------------------------------------------------------------------------------
秋季要想少患病,保持健康,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调养。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2.增减衣服。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
3.谨慎起居。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
4.加强运动调养。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这不但是在进行好的“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渡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备。
5.保持室内一定湿度。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6.药物保健。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秋季养生指南
-----------------------------------------------------------------------------------------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饮食摄养
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保健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多事之秋”话保健
-----------------------------------------------------------------------------------------
立秋之后,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专家告诫:多事之秋,如不注意养生保健,易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经炎夏消耗,入秋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若有不慎,即可发生腹泻。省妇幼保健医院李大夫指出:秋季腹泻主要有两种,一是由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一是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腹泻。前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而后者则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对婴幼儿要加强养护,尤其是饮食调理,并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发生腹泻之后,应及时就医,腹泻严重者,须立即救治。
秋凉之际,略显温热潮湿的气候,为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而成为蚊媒性传染病的高发季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057
  • E-mail:gh5057@hznu.edu.cn
杭州师范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