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公告

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 体育健康学院教授出高招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9-09-06   访问量:53

杭州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员工: 
     目前,我校处于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防治阶段,全校师生员工众志成城,为战胜这百年一遇的流感,而群策群力。体育与健康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组织教授和专家,利用专业特点,向全校师生员工推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体育锻炼方法。让我们一起共同战斗,为早日消除甲型H1N1流感而努力奋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免疫研究员陈毓仙教授在“流行性疾病预防胜于治疗”的讲话中提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上、中、下策略”:下策是防人;中策是防毒、防病毒;上策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体育运动对提高身体免疫力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有较强的作用,积极主动的锻炼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抵抗疾病入侵的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从事相同的运动都有同样好的效果。只有适量运动才可以增强呼吸系统功能,能增强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增强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提高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适量运动也能增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自身分泌阿片肽,使人产生欣快感,从而对抗焦虑并能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因此,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特殊时期,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掌控:
      一、运动项目应以有氧运动为主
根据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锻炼目的,应重点选择以有氧运动为主的项目,如快步走、慢跑、慢跳绳、爬楼梯等。同时,根据实际条件,可选择简便、实用的锻炼方法,如健身路径器械、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些项目简便易行,以有氧运动方式进行,又是非对抗性,运动量和强度可自行调节,老少皆宜,特别是对增强心肺功能效果显著。
      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运动强度是锻炼方案中决定运动量最主要的因素。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否则体能下降,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事与愿违,因此应避免参加比赛或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对健康者来说,运动后以不出现明显的疲劳、肌肉酸痛为宜。欲想得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大学生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使其心率维持在158次/分~184次/分之间。如果从不参加锻炼者,务必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强度的选择应慎重,同时加强运动后的自我监督。
      三、运动时间要适当
运动时间指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是组成运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时间过短,对机体不能产生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动时间过长,又可能超过机体的负担能力,造成疲劳积累而有害身体。因此,应在体育锻炼前根据锻炼目的、负荷强度,计划和确定运动时间,设定能引起机体产生最佳效果的运动时间。按上述推荐的运动项目的强度计算,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即可。
小运动量的锻炼可以在进餐和临睡前,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则避免空腹和在晚间临睡前进行。早餐前不适合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的锻炼;餐后30分钟内除了慢步走外不宜于进行其他锻炼方式。由于天气较热,可以选择阴凉处或阴凉时段进行锻炼。
      四、运动频率以每周3~4天为宜
运动频率通常指每周运动的次数。健身运动的效果,是在每次运动对人体产生的良性作用的逐渐积累中显示出来的。运动频率在制定锻炼方案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设定运动频率,要根据运动目的不同,身体情况不同区别对待。
运动频率应以每周3~4天为宜,即运动1天休息1天,同时还应结合每次运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个人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对运动的适应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频率越高,发生运动伤害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每次锻炼的运动量不大也可增加运动频率,每天运动一次,甚至二次,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方式中的组成部分,作为每天生活中习惯性活动,只要没有疲劳的积累,对身心健康总是有益的。
      五、应注意体育保健和卫生防范
选择锻炼的场地、地点十分重要,应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锻炼。在共用健身器械健身时注意对身体接触点的卫生防范,避免私人健身器具的混用。建议尽量选择在户外的公园、广场、绿地、僻静场所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健身锻炼。体育锻炼后,要充分淋浴、漱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另外,体育锻炼中应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等。同时要让参加健身锻炼的学生掌握和了解一些必要的体育卫生知识,如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以免引起“重力性休克”或其它不适感觉。运动中出汗应用毛巾擦拭,少用手擦汗或摸脸。运动后禁忌在满头大汗时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或对着空调、电扇吹个不停,这些都会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六、要注意运动后饮食
运动中要多补水。多喝水有助保护皮肤、黏膜屏障,有助于身体排出代谢废物,排出毒素。运动后有一个暂时的免疫力下降,所以运动后饮食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热物。多吃梨、苹果、菠萝、杏仁等食品。肉类及脂类食品应适量摄入,但鸡汤可少许。应避免太咸、太甜的食物。最佳的蔬菜是西红柿,能够提高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杀菌和抗病毒能力,对防治呼吸道感染,预防感冒等都十分有效。
      最后,希望广大同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作出贡献。 
通知公告

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 体育健康学院教授出高招

   2009-09-06
杭州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员工: 
     目前,我校处于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防治阶段,全校师生员工众志成城,为战胜这百年一遇的流感,而群策群力。体育与健康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组织教授和专家,利用专业特点,向全校师生员工推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体育锻炼方法。让我们一起共同战斗,为早日消除甲型H1N1流感而努力奋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免疫研究员陈毓仙教授在“流行性疾病预防胜于治疗”的讲话中提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上、中、下策略”:下策是防人;中策是防毒、防病毒;上策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体育运动对提高身体免疫力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有较强的作用,积极主动的锻炼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抵抗疾病入侵的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从事相同的运动都有同样好的效果。只有适量运动才可以增强呼吸系统功能,能增强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增强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提高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适量运动也能增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自身分泌阿片肽,使人产生欣快感,从而对抗焦虑并能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因此,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特殊时期,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掌控:
      一、运动项目应以有氧运动为主
根据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锻炼目的,应重点选择以有氧运动为主的项目,如快步走、慢跑、慢跳绳、爬楼梯等。同时,根据实际条件,可选择简便、实用的锻炼方法,如健身路径器械、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些项目简便易行,以有氧运动方式进行,又是非对抗性,运动量和强度可自行调节,老少皆宜,特别是对增强心肺功能效果显著。
      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运动强度是锻炼方案中决定运动量最主要的因素。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否则体能下降,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事与愿违,因此应避免参加比赛或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对健康者来说,运动后以不出现明显的疲劳、肌肉酸痛为宜。欲想得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大学生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使其心率维持在158次/分~184次/分之间。如果从不参加锻炼者,务必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强度的选择应慎重,同时加强运动后的自我监督。
      三、运动时间要适当
运动时间指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是组成运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时间过短,对机体不能产生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动时间过长,又可能超过机体的负担能力,造成疲劳积累而有害身体。因此,应在体育锻炼前根据锻炼目的、负荷强度,计划和确定运动时间,设定能引起机体产生最佳效果的运动时间。按上述推荐的运动项目的强度计算,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即可。
小运动量的锻炼可以在进餐和临睡前,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则避免空腹和在晚间临睡前进行。早餐前不适合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的锻炼;餐后30分钟内除了慢步走外不宜于进行其他锻炼方式。由于天气较热,可以选择阴凉处或阴凉时段进行锻炼。
      四、运动频率以每周3~4天为宜
运动频率通常指每周运动的次数。健身运动的效果,是在每次运动对人体产生的良性作用的逐渐积累中显示出来的。运动频率在制定锻炼方案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设定运动频率,要根据运动目的不同,身体情况不同区别对待。
运动频率应以每周3~4天为宜,即运动1天休息1天,同时还应结合每次运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个人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对运动的适应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频率越高,发生运动伤害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每次锻炼的运动量不大也可增加运动频率,每天运动一次,甚至二次,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方式中的组成部分,作为每天生活中习惯性活动,只要没有疲劳的积累,对身心健康总是有益的。
      五、应注意体育保健和卫生防范
选择锻炼的场地、地点十分重要,应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锻炼。在共用健身器械健身时注意对身体接触点的卫生防范,避免私人健身器具的混用。建议尽量选择在户外的公园、广场、绿地、僻静场所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健身锻炼。体育锻炼后,要充分淋浴、漱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另外,体育锻炼中应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等。同时要让参加健身锻炼的学生掌握和了解一些必要的体育卫生知识,如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以免引起“重力性休克”或其它不适感觉。运动中出汗应用毛巾擦拭,少用手擦汗或摸脸。运动后禁忌在满头大汗时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或对着空调、电扇吹个不停,这些都会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六、要注意运动后饮食
运动中要多补水。多喝水有助保护皮肤、黏膜屏障,有助于身体排出代谢废物,排出毒素。运动后有一个暂时的免疫力下降,所以运动后饮食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热物。多吃梨、苹果、菠萝、杏仁等食品。肉类及脂类食品应适量摄入,但鸡汤可少许。应避免太咸、太甜的食物。最佳的蔬菜是西红柿,能够提高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杀菌和抗病毒能力,对防治呼吸道感染,预防感冒等都十分有效。
      最后,希望广大同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作出贡献。 
杭州师范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