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校工会 发布时间:2011-06-04 访问量:99
阿里巴巴商学院 潘洪刚老师
他,没有出众的外貌,但却拥有一颗心系学生的心灵;他,年纪轻轻,但却能够脚踏实地地工作,为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而任劳任怨;他就是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潘洪刚。
阿里巴巴商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作为学院引入的首批人才之一,潘洪刚老师与学院一同成长。也许潘洪刚老师天生就是一块儿做教师的料儿,他总是认为:并不是学历越高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他的这一理念与我校“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校”的理念相统一,并内化为日常对学生的关爱中。
第一、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与学生见面之前。
2009年9月7日是学校规定2009级学生报道的日子。但是,当时的甲型流感比较严重,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临时做出决定,要求各学院通知每一位09级新生推迟一周报到。作为阿里巴巴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093班的班主任,潘洪刚老师逐一打电话给每一位同学或其家长,告知推迟报到事宜,并耐心地说明原因。展现一个人本质和内心的除了一些共同的言行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与众不同之处。考虑到很多学生在读大学期间所面临的迷茫和困惑,以及目标不明确问题,潘洪刚老师除了通知学生推迟报到,他还建议每一位学生在推迟报到的这一周之内,认真思考,根据自己的理想,在父母的指导下认真规划接下来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尽管这一举措并非惊天动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说明潘洪刚老师在与学生见面之前就已经心系学生,把对学生的关爱延伸到见面之前,从而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顺利转换,而且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第二,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一般来说,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初步跨入大学校门,很多学生会面临学习以及生活方式的转换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也为了贯彻学校“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校”的方针,潘洪刚老师通过开班会、与学生单独谈话、向学院其他老师请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据统计,在整个大一期间,潘洪刚老师共召开过十多次班会。据调查,潘洪刚老师与每一位同学都单独交流过,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状况。不仅如此,不管是本班同学,还是其他班级同学,只要学生打电话约谈,潘洪刚老师总是能够抽出时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困惑。
第三,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
关心和爱护固然是关爱学生的重要表现,但对学生的关爱在潘洪刚老师看来并不仅限于此。潘洪刚老师还将对学生的关爱阐释为平时自身的言传身教中。为了对学生进行“身教”,自2009年3月入职以来,潘洪刚老师规范自己的上课行为,他没有一次迟到过,没有一次早退过,没有一次让手机响过,没有一次因私调过课……真真正正地为学生做出表率。
第四,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还表现在对学生不厌其烦地教诲中。
在潘洪刚老师看来,每一位同学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作为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天赋,从而实现成功的目标,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地职业规划。为此,潘洪刚老师面向全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指导学生去做正确的事,指导学生正确地做事。该课程从2009年下半年开设以来,几乎每学期都开设,而且选修学生数总是超过规定人数。最为值得称颂的是,很多其他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在向潘洪刚老师请教的时候,他总是依然耐心地解答,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德兼备尚为师范。学德兼备的教师是我们师范院校发展的根本。为了实现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特色立校,我们杭州师范大学提出了“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校”的分针,潘洪刚老师无疑是这一方针的阐释者。
阿里巴巴商学院 潘洪刚老师
他,没有出众的外貌,但却拥有一颗心系学生的心灵;他,年纪轻轻,但却能够脚踏实地地工作,为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而任劳任怨;他就是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潘洪刚。
阿里巴巴商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作为学院引入的首批人才之一,潘洪刚老师与学院一同成长。也许潘洪刚老师天生就是一块儿做教师的料儿,他总是认为:并不是学历越高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他的这一理念与我校“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校”的理念相统一,并内化为日常对学生的关爱中。
第一、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与学生见面之前。
2009年9月7日是学校规定2009级学生报道的日子。但是,当时的甲型流感比较严重,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临时做出决定,要求各学院通知每一位09级新生推迟一周报到。作为阿里巴巴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093班的班主任,潘洪刚老师逐一打电话给每一位同学或其家长,告知推迟报到事宜,并耐心地说明原因。展现一个人本质和内心的除了一些共同的言行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与众不同之处。考虑到很多学生在读大学期间所面临的迷茫和困惑,以及目标不明确问题,潘洪刚老师除了通知学生推迟报到,他还建议每一位学生在推迟报到的这一周之内,认真思考,根据自己的理想,在父母的指导下认真规划接下来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尽管这一举措并非惊天动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说明潘洪刚老师在与学生见面之前就已经心系学生,把对学生的关爱延伸到见面之前,从而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顺利转换,而且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第二,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一般来说,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初步跨入大学校门,很多学生会面临学习以及生活方式的转换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也为了贯彻学校“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校”的方针,潘洪刚老师通过开班会、与学生单独谈话、向学院其他老师请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据统计,在整个大一期间,潘洪刚老师共召开过十多次班会。据调查,潘洪刚老师与每一位同学都单独交流过,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状况。不仅如此,不管是本班同学,还是其他班级同学,只要学生打电话约谈,潘洪刚老师总是能够抽出时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困惑。
第三,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
关心和爱护固然是关爱学生的重要表现,但对学生的关爱在潘洪刚老师看来并不仅限于此。潘洪刚老师还将对学生的关爱阐释为平时自身的言传身教中。为了对学生进行“身教”,自2009年3月入职以来,潘洪刚老师规范自己的上课行为,他没有一次迟到过,没有一次早退过,没有一次让手机响过,没有一次因私调过课……真真正正地为学生做出表率。
第四,潘洪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还表现在对学生不厌其烦地教诲中。
在潘洪刚老师看来,每一位同学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作为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天赋,从而实现成功的目标,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地职业规划。为此,潘洪刚老师面向全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指导学生去做正确的事,指导学生正确地做事。该课程从2009年下半年开设以来,几乎每学期都开设,而且选修学生数总是超过规定人数。最为值得称颂的是,很多其他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在向潘洪刚老师请教的时候,他总是依然耐心地解答,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德兼备尚为师范。学德兼备的教师是我们师范院校发展的根本。为了实现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特色立校,我们杭州师范大学提出了“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学校”的分针,潘洪刚老师无疑是这一方针的阐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