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

杭师大2011度事业家庭双兼顾型先进个人——人文学院黄爱华老师

发布人:校工会   发布时间:2012-05-29   访问量:106

人文学院黄爱华老师

黄爱华,女,1962年12月生,我校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黄爱华老师是1993年7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后到我校中文系任教的,“她是人称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戏剧学女博士,也是三尺讲台上辛勤播种的园丁;她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陈白尘的关门弟子,也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答疑解惑的良师;她是个国内外学术舞台上频繁亮相的学者,也是同学眼中亲切和蔼的‘爱华姐’。”2011年“师大名师系列报道(31)”曾如此描述她。她深爱教育事业,爱校如家。尽管有着全国工会十三大代表、杭州市第九第十两届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盟杭州市委连续三届常委等许多的光环,又是浙江省“151”人才、杭州市“13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但她始终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任教杭师大19年来,一直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总是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征服学生,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近两年更是连续获得教学考核优秀。2011年秋季学期,她因听神经瘤伽玛刀手术引起右侧面神经麻痹,她一边积极寻方问药,甚至去上海自费治疗,一边坚持上课,笑意融融地面对学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还课外指导学生,在眼睛红肿、医生告诫不能多用电脑的情况下坚持给《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70多位学生审看电子稿作业,反复提修改意见。她还是一些同学心目中的“知心姐姐”,常常深夜给向她交心的同学回信,或约同学细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戏剧研究,成果丰硕

19年如一日地站在师大讲台上的黄爱华老师,积极借鉴西方欧美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戏剧教育理念,发挥自己的戏剧研究专长,把戏剧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来,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她带领戏剧教育研究所成员,多年来承担了多项戏剧教育方面的省部级课题。2011年更是喜报频传,她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学校戏剧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作用及实施策略研究》,结题获得“优秀”等级;她主持的《戏剧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及其发展策略研究》系列成果,获得“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她还主持校教改项目《“戏剧教学法”对于语言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及实践研究》,组织多个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模式教学改革,为学校教学创一流做贡献。

2011年上半年,黄爱华老师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课题《文明新戏演出史研究》的繁重的科研任务之余,受校学科办的委托,全力投入“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的申报工作,历时3个月,修改十多稿,一举成功。同年,她还成功申请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9-11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做短期访问,做有关《20世纪初叶中日戏剧比较研究》课题,并应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之邀为早大师生作学术讲座,反响热烈,为杭州师范大学赢得了声誉。

家庭和睦,孝敬公婆

黄爱华老师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先生身兼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和杭州市电大校长,工作非常繁忙,家庭事务和教育女儿的任务几乎都落在她身上。她深谙夫妻相处之道,结婚20年,两人相亲相爱,相互理解和支持,从未红过脸。在她的精心调教的家庭熏陶下,女儿阳光开朗,多才多艺,早在小学四年级就出版作文集《放飞,童年的梦想》。2010年从十三中保送杭州高级中学,2011年8月留学美国就读高中。现在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以歌舞、表演、主持等才艺成为学校的活跃分子。黄爱华老师常说,“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她总是以自己在事业上的不断追求和进取影响女儿,教育女儿志在高远。

黄爱华老师非常孝敬老人,经常给公公婆婆买衣服、送好吃的东西,嘘寒问暖,两位老人也逢人就夸媳妇好。但不幸的是,2011年7月初,患膀胱癌6年的公公病情恶化住院,婆婆扛不住得了严重抑郁症。8月中旬,她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但仍然奔忙于两家医院照顾两位老人,直至9月6日公公去逝。忙完葬礼,就匆忙登程去日本做课题研究2个月。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她的面神经麻痹牵延成了面瘫后遗症,增加了治疗难度。
2011年对黄爱华老师来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但她都以积极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挺过来了,并仍然获得了2011年度考核优秀。

杭师大2011度事业家庭双兼顾型先进个人——人文学院黄爱华老师

校工会   2012-05-29

人文学院黄爱华老师

黄爱华,女,1962年12月生,我校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黄爱华老师是1993年7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后到我校中文系任教的,“她是人称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戏剧学女博士,也是三尺讲台上辛勤播种的园丁;她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陈白尘的关门弟子,也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答疑解惑的良师;她是个国内外学术舞台上频繁亮相的学者,也是同学眼中亲切和蔼的‘爱华姐’。”2011年“师大名师系列报道(31)”曾如此描述她。她深爱教育事业,爱校如家。尽管有着全国工会十三大代表、杭州市第九第十两届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盟杭州市委连续三届常委等许多的光环,又是浙江省“151”人才、杭州市“13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但她始终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任教杭师大19年来,一直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总是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征服学生,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近两年更是连续获得教学考核优秀。2011年秋季学期,她因听神经瘤伽玛刀手术引起右侧面神经麻痹,她一边积极寻方问药,甚至去上海自费治疗,一边坚持上课,笑意融融地面对学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还课外指导学生,在眼睛红肿、医生告诫不能多用电脑的情况下坚持给《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70多位学生审看电子稿作业,反复提修改意见。她还是一些同学心目中的“知心姐姐”,常常深夜给向她交心的同学回信,或约同学细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戏剧研究,成果丰硕

19年如一日地站在师大讲台上的黄爱华老师,积极借鉴西方欧美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戏剧教育理念,发挥自己的戏剧研究专长,把戏剧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来,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她带领戏剧教育研究所成员,多年来承担了多项戏剧教育方面的省部级课题。2011年更是喜报频传,她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学校戏剧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作用及实施策略研究》,结题获得“优秀”等级;她主持的《戏剧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及其发展策略研究》系列成果,获得“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她还主持校教改项目《“戏剧教学法”对于语言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及实践研究》,组织多个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模式教学改革,为学校教学创一流做贡献。

2011年上半年,黄爱华老师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课题《文明新戏演出史研究》的繁重的科研任务之余,受校学科办的委托,全力投入“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的申报工作,历时3个月,修改十多稿,一举成功。同年,她还成功申请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9-11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做短期访问,做有关《20世纪初叶中日戏剧比较研究》课题,并应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之邀为早大师生作学术讲座,反响热烈,为杭州师范大学赢得了声誉。

家庭和睦,孝敬公婆

黄爱华老师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先生身兼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和杭州市电大校长,工作非常繁忙,家庭事务和教育女儿的任务几乎都落在她身上。她深谙夫妻相处之道,结婚20年,两人相亲相爱,相互理解和支持,从未红过脸。在她的精心调教的家庭熏陶下,女儿阳光开朗,多才多艺,早在小学四年级就出版作文集《放飞,童年的梦想》。2010年从十三中保送杭州高级中学,2011年8月留学美国就读高中。现在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以歌舞、表演、主持等才艺成为学校的活跃分子。黄爱华老师常说,“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她总是以自己在事业上的不断追求和进取影响女儿,教育女儿志在高远。

黄爱华老师非常孝敬老人,经常给公公婆婆买衣服、送好吃的东西,嘘寒问暖,两位老人也逢人就夸媳妇好。但不幸的是,2011年7月初,患膀胱癌6年的公公病情恶化住院,婆婆扛不住得了严重抑郁症。8月中旬,她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但仍然奔忙于两家医院照顾两位老人,直至9月6日公公去逝。忙完葬礼,就匆忙登程去日本做课题研究2个月。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她的面神经麻痹牵延成了面瘫后遗症,增加了治疗难度。
2011年对黄爱华老师来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但她都以积极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挺过来了,并仍然获得了2011年度考核优秀。

杭州师范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