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校工会 发布时间:2012-09-19 访问量:62
科研与地方服务部是我校推出大部制改革后新成立的部门,由科技处、地方服务处(校友办)、人文社科处组成,主要职责包括科研管理、地方服务、校友联络等工作。大部制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体制上的尝试,期望通过资源的整合,能发挥最大的行政效能。我们首先对部内各处室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强化管理职能,勤练内功,凸显服务效能,使部内各处室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促进,着力构建一支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高效率的管理队伍,以切实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地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一、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团结和谐,在工作岗位上育人于点滴
科研与地方服务部是一个和谐的大集体,每个科室的服务对象都是学校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我部积极申报参与了学校“管理工作创新创优”活动,党支部也积极围绕“勤练内功促提升,外树形象创一流”创新创优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在机关党委组织的共产党员“服务示范岗”创建活动中发挥党员同志在窗口科室和服务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了“共产党员示范窗口”(人文社科处项目科)、“共产党员示范岗”(李中华·地方服务处)和“先锋午60”(地方服务处社会合作办)。
同时,我部各处室根据工作需要,为我校本科及研究生提供了14个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不仅为勤工助学的同学解决了部分经济来源,同志们更是育人于点滴中,除了在工作岗位上对学生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外,对学生的课外论文辅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都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品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推动科研发展促进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优化我校育人大环境
作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我们的职责是做好各项科研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科研项目等的申报、管理等,尽可能多地争取外来资源和外部支持,为我校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大环境。
在工作中,许多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都是在假期中进行的,同志们经常主动加班,利用休假时间来完成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寒假中开始申报,为了保证我校国家基金申报质量,人文社科处全体同志,集体牺牲寒假时间,在校收集申报材料,及时向老师转达最新的项目书修改意见。暑假期间,各类项目申报与各类课题结果公布纷至沓来,为了做好学校各类课题申报与立项,文理项目科的同志们放弃休息,认真完成各类课题的申报与立项课题的总结工作。从校内沟通到对外交流,从加强服务意识到提升服务水平,部里全体同志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自觉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申报、横向合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同志们秉着“为教师服务到位、关心到位、支持到位”的工作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对内做好各项服务和指导工作,做好校内专家学者的资源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动员和团队资源的整合优化;对外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信息跟踪。在一遍遍、一次次的申报书审核、信息反馈、项目跟踪、专家联系等每一个细节上都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力争“极致”,凸显了高水平管理和主动服务的重要性,为理顺我校科研体制和机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预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等项目的申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 内外兼修、主动出击、重在服务 ”的工作模式。
在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的基础上,正是因为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工作模式,科研与地方服务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效明显。由我校医学部刘俊平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端粒相关蛋白对人类重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项目获得2012 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实现了我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零的突破,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踏步迈进,2011 年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 项,其中重点项目2 项(省属高校共获5 项)、重大项目培育2 项(全国共33 项),实现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培育项目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稳中求胜,2011 年共获国家社科基金12 项,其中翁旭初教授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词汇加工及其障碍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获得重点项目资助,该项目的成功获得,是文、理科资源整合、齐心协力的结果,凸显了我校文理学科的渗透、融合和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同时,2011 年我校还获得浙江省哲社项目38 项,位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必将通过提升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大环境。
三、积极为学生搭建科研、创业等良好平台,提升我校育人质量
我部积极参与并资助由校团委负责的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经过四年的持续支持,涉及医药、卫生、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化工、数理以及人文社科等各学科门类共1229项学生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对学生项目从申请、评审和答辩、立项、中期考核到验收都进行了规范,使同学们申报的作品呈现出了水平高、数量多、作品立意多样化、创新亮点多的良好态势。
表1.立项资助情况
学年 |
课题申报数量(项) |
申报成功数量(项) |
立项资助课题数量(项) |
资助资金总额(万元) |
2008~2009 |
235 |
211 |
164 |
9.15 |
2009~2010 |
248 |
226 |
167 |
9.35 |
2010~2011 |
302 |
282 |
200 |
13.38 |
2011~2012 |
315 |
293 |
209 |
13.98 |
立项支持的四年来,我校共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四年,共有734项学生作品在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希望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参赛学生逾3000人次。
为了能使同学们能继承和发扬我校良好的创业传统,鼓励我校学生在科技园内积极创办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入到科技创业行列,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科技园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分园。我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出台了《杭州师范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对学生申请创办科技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的,给予学制延长和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并从“青蓝计划”配套基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我校的大学生创业,为我校创业学子提供更多人、财、物及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有助于我校学生把所学转化为创业成果,我们期待着更多同学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期待着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分园在今后的学生创业工作与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
四、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展示校友风采,增强学校育人魅力
我部校友办始终以“不是中心围绕中心,不是大局服务大局”为部门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
1.参与在校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邀请一些学有造诣、术有专攻的校友回校讲学讲座、参与各类学生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材导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陈越光、吕薇、傅杰等10位校友担任各类教授,邱锋、王建等100余位校友担任各类学生导师;2011年,蔡荣根、鲍学军、徐博华、孙震等近70位校友返校做了66场报告(讲座),18000余人次师生受益。利用校友资源,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党员校友与在校生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提高在校生思想认识,加深对党的了解。同时通过校友,与其所在单位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共建立了28家,增强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积极为学校捐资助学。2011年,通过校友办的积极联络以及学院、校友的多方努力,共捐资近120万元。截至目前已设立REACH(励志)奖学金、胡雁艺术奖、尚善奖学金、楼柏安奖学金、柏莱雅奖学金、智仁奖学金等6个校友奖学金。同时,徐汉杰校友捐资支持校戏剧创研中心的建设发展、陈烟土校友捐资设立“新南北”合作与发展基金,陈越光校友资助繁星文学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3.是树立榜样,促进学生成才。通过在《校友》刊物、校友网刊登优秀校友事迹,邀请校友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并讲话,组织开展暑期“寻访校友足迹”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校情校史,了解校友们的奋斗历程与人生体验,激励在校生立志成才。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大家的日常工作中,成为我部全体同志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自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服务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为学校育人工作贡献着我们的力量,在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工作领域,树立了我校争创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良好形象。
科研与地方服务部是我校推出大部制改革后新成立的部门,由科技处、地方服务处(校友办)、人文社科处组成,主要职责包括科研管理、地方服务、校友联络等工作。大部制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体制上的尝试,期望通过资源的整合,能发挥最大的行政效能。我们首先对部内各处室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强化管理职能,勤练内功,凸显服务效能,使部内各处室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促进,着力构建一支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高效率的管理队伍,以切实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地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一、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团结和谐,在工作岗位上育人于点滴
科研与地方服务部是一个和谐的大集体,每个科室的服务对象都是学校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我部积极申报参与了学校“管理工作创新创优”活动,党支部也积极围绕“勤练内功促提升,外树形象创一流”创新创优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在机关党委组织的共产党员“服务示范岗”创建活动中发挥党员同志在窗口科室和服务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了“共产党员示范窗口”(人文社科处项目科)、“共产党员示范岗”(李中华·地方服务处)和“先锋午60”(地方服务处社会合作办)。
同时,我部各处室根据工作需要,为我校本科及研究生提供了14个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不仅为勤工助学的同学解决了部分经济来源,同志们更是育人于点滴中,除了在工作岗位上对学生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外,对学生的课外论文辅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都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品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推动科研发展促进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优化我校育人大环境
作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我们的职责是做好各项科研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科研项目等的申报、管理等,尽可能多地争取外来资源和外部支持,为我校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大环境。
在工作中,许多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都是在假期中进行的,同志们经常主动加班,利用休假时间来完成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寒假中开始申报,为了保证我校国家基金申报质量,人文社科处全体同志,集体牺牲寒假时间,在校收集申报材料,及时向老师转达最新的项目书修改意见。暑假期间,各类项目申报与各类课题结果公布纷至沓来,为了做好学校各类课题申报与立项,文理项目科的同志们放弃休息,认真完成各类课题的申报与立项课题的总结工作。从校内沟通到对外交流,从加强服务意识到提升服务水平,部里全体同志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自觉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申报、横向合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同志们秉着“为教师服务到位、关心到位、支持到位”的工作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对内做好各项服务和指导工作,做好校内专家学者的资源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动员和团队资源的整合优化;对外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信息跟踪。在一遍遍、一次次的申报书审核、信息反馈、项目跟踪、专家联系等每一个细节上都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力争“极致”,凸显了高水平管理和主动服务的重要性,为理顺我校科研体制和机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预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等项目的申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 内外兼修、主动出击、重在服务 ”的工作模式。
在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的基础上,正是因为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工作模式,科研与地方服务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效明显。由我校医学部刘俊平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端粒相关蛋白对人类重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项目获得2012 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实现了我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零的突破,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踏步迈进,2011 年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 项,其中重点项目2 项(省属高校共获5 项)、重大项目培育2 项(全国共33 项),实现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培育项目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稳中求胜,2011 年共获国家社科基金12 项,其中翁旭初教授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词汇加工及其障碍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获得重点项目资助,该项目的成功获得,是文、理科资源整合、齐心协力的结果,凸显了我校文理学科的渗透、融合和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同时,2011 年我校还获得浙江省哲社项目38 项,位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必将通过提升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大环境。
三、积极为学生搭建科研、创业等良好平台,提升我校育人质量
我部积极参与并资助由校团委负责的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经过四年的持续支持,涉及医药、卫生、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化工、数理以及人文社科等各学科门类共1229项学生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对学生项目从申请、评审和答辩、立项、中期考核到验收都进行了规范,使同学们申报的作品呈现出了水平高、数量多、作品立意多样化、创新亮点多的良好态势。
表1.立项资助情况
学年 |
课题申报数量(项) |
申报成功数量(项) |
立项资助课题数量(项) |
资助资金总额(万元) |
2008~2009 |
235 |
211 |
164 |
9.15 |
2009~2010 |
248 |
226 |
167 |
9.35 |
2010~2011 |
302 |
282 |
200 |
13.38 |
2011~2012 |
315 |
293 |
209 |
13.98 |
立项支持的四年来,我校共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四年,共有734项学生作品在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希望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参赛学生逾3000人次。
为了能使同学们能继承和发扬我校良好的创业传统,鼓励我校学生在科技园内积极创办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入到科技创业行列,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科技园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分园。我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出台了《杭州师范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对学生申请创办科技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的,给予学制延长和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并从“青蓝计划”配套基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我校的大学生创业,为我校创业学子提供更多人、财、物及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有助于我校学生把所学转化为创业成果,我们期待着更多同学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期待着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分园在今后的学生创业工作与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
四、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展示校友风采,增强学校育人魅力
我部校友办始终以“不是中心围绕中心,不是大局服务大局”为部门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
1.参与在校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邀请一些学有造诣、术有专攻的校友回校讲学讲座、参与各类学生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材导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陈越光、吕薇、傅杰等10位校友担任各类教授,邱锋、王建等100余位校友担任各类学生导师;2011年,蔡荣根、鲍学军、徐博华、孙震等近70位校友返校做了66场报告(讲座),18000余人次师生受益。利用校友资源,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党员校友与在校生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提高在校生思想认识,加深对党的了解。同时通过校友,与其所在单位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共建立了28家,增强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积极为学校捐资助学。2011年,通过校友办的积极联络以及学院、校友的多方努力,共捐资近120万元。截至目前已设立REACH(励志)奖学金、胡雁艺术奖、尚善奖学金、楼柏安奖学金、柏莱雅奖学金、智仁奖学金等6个校友奖学金。同时,徐汉杰校友捐资支持校戏剧创研中心的建设发展、陈烟土校友捐资设立“新南北”合作与发展基金,陈越光校友资助繁星文学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3.是树立榜样,促进学生成才。通过在《校友》刊物、校友网刊登优秀校友事迹,邀请校友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并讲话,组织开展暑期“寻访校友足迹”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校情校史,了解校友们的奋斗历程与人生体验,激励在校生立志成才。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大家的日常工作中,成为我部全体同志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自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服务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为学校育人工作贡献着我们的力量,在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工作领域,树立了我校争创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