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人物

杭师大第二届师德标兵——钱江学院邵燕芬老师

发布人:校工会   发布时间:2013-06-03   访问量:120

钱江学院 邵燕芬老师

邵燕芬是作为法学专业的第一位专任教师,于2006年6月进入钱江学院工作的。近7年来,她以令人赞赏的勇气、热诚、努力和奉献,为学院特别是为法学分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和中层干部,她本着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对学生由衷的爱,不断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法学分院的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我们认为学院关于“师德标兵”的各项评选条件,她都符合,且每一方面都能通过她的很多鲜活事例,获得一种独特诠释。重点介绍三个方面:

(一)这位法学分院年轻的“元老”,很不容易

邵燕芬进入钱江时,法学专业刚刚结束托管,开始在文一路校区办学,无论是办学基础、师资条件、人才培养的方向、实践平台等等,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人手短缺。工作第一年,她在没有经验,无人帮带的情况下承担了几乎与这个专业办学有关的所有大小事务,从担任教学,到修订人才方案,到联系讲座,到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兼任各种角色,十分辛苦。却也硬是凭着热情和责任心、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学院交给工作。经过这番“考验”,也适逢学校进行教师分流,当时年仅27岁的她开始带领一支人心和水平均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担任专业负责人并在后来几年担任法学分院副院长。在分院几年没有院长、没有学科带头人、书记频繁更换、教师管理难度特别大的情况下,她把法学分院的教学和管理各项工作开展地井井有条,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可以想象,学院把这样的重担压在一名年轻教师身上,既是对她的为人和能力的信任,也确实给了她很多的压力、困难,事实证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靠她撑起了法学分院的工作局面,难能可贵。如果没有奉献牺牲的精神,没有沟通协作的能力,没有正气坦荡的人品,没有开拓进取的理念,没有工作思路和对策,她是无法做到这一切的。

(二)业务上精益求精,多方面齐头并进

邵燕芬既要完成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承担授课任务、指导学生论文和各类实践;又要兼顾分院副院长繁琐的行政管理,团结和带领好教师队伍,指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开展工作,贯彻学院的各项要求。这些事占据了她大部分的精力,但她对自己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自我定位,在学习提高方面没有放松。从专业和业务方面看,她也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首先,她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已经读了两年,去年还被选拔到台湾东吴大学访问进修;其次,她积极开展科研,承担和完成市厅级、校级、省级教改课题等7项,发表论文多篇。再次,她始终认为法律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不能纸上谈兵,所以坚持适量从事法律实务,具有3年以上的办案经验,使自己更胜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最后,她在行政管理方面同样注重质量和发展,有驾驭能力,工作思路清晰,执行力强。可以说她的教学、管理、进修、实务至少四个方面,都是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她也具备这种突出重点、多面兼顾的能力。大到起草分院的“十二五”规划、做教学工作的年度考核,小到核实学生的请假事由、作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她总是能让自己有弹性地来完成多方面的事务。她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发挥榜样作用,带动了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爱学生超越职责,即使没有喝彩和光环,仍然默默付出

上述可见,邵燕芬是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自己的一个人,她又是怎样对待学生呢?——归纳起来:真心爱学生,实在做事情,低调不张扬。她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课堂上,讲座中、指导论文和实践时、学生座谈会上、在推荐学生就业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等等。她会以教师、班主任、管理者、学长等不同身份出现,与一届届自己教过或者没有教过的学生打交道。始终能感受到,正因为她对学生由衷地、无私的爱,使她能达到那种工作的投入和成效。正如她常说的那样:“可以没有回报,但只要在干一天,事情就不能不做好!”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是有弹性的,当你如果只是当它是工作,自我要求就会止于完成相应的职责。邵老师追求的常常不只是“做过了”,而是“做好了”,她做事很踏实、实在,不太竞争荣誉,却一直用她的方式默默付出。在她能考虑到的范围内,出于对学生成才的热切期望,对学生发展有利的事,即便没有要求的,她也常常会去自觉地做;要求做到的事,她更是想办法做得效果更好。前不久有法学学生跟体育的外聘教师发生冲突,该学生不仅向教学部书面申诉,也有些思想走向极端,要把事情“闹大”给校长书记、省教育厅写信,表示要媒体曝光,并到西湖法院起诉。在多人对该名学生做不通工作的情况下,邵老师以理、以情,用她独特的方式与学生深入谈话,当天晚上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学生释怀了想通了,但她自己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孩子在家着急等妈妈。还有前不久校“民生杯”统计设计大赛在通知十分仓促的情况下,报名参赛的时间很快截止了。邵老师为社工专业的学生错过比赛而深感可惜,她相信自己的学生很有竞争力,她顾不得去抱怨竞赛组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而是向学院和学校的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说明情况,终于为学生争取到了参赛机会。邵老师把她的的每一堂课,每处理一件事情,不仅看成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是方法上的启发和人生航向上的引导。假如没有对学生发乎真心深厚的爱,也许她就没有必要、也做不到这样。

杭师大第二届师德标兵——钱江学院邵燕芬老师

校工会   2013-06-03

钱江学院 邵燕芬老师

邵燕芬是作为法学专业的第一位专任教师,于2006年6月进入钱江学院工作的。近7年来,她以令人赞赏的勇气、热诚、努力和奉献,为学院特别是为法学分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和中层干部,她本着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对学生由衷的爱,不断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法学分院的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我们认为学院关于“师德标兵”的各项评选条件,她都符合,且每一方面都能通过她的很多鲜活事例,获得一种独特诠释。重点介绍三个方面:

(一)这位法学分院年轻的“元老”,很不容易

邵燕芬进入钱江时,法学专业刚刚结束托管,开始在文一路校区办学,无论是办学基础、师资条件、人才培养的方向、实践平台等等,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人手短缺。工作第一年,她在没有经验,无人帮带的情况下承担了几乎与这个专业办学有关的所有大小事务,从担任教学,到修订人才方案,到联系讲座,到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兼任各种角色,十分辛苦。却也硬是凭着热情和责任心、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学院交给工作。经过这番“考验”,也适逢学校进行教师分流,当时年仅27岁的她开始带领一支人心和水平均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担任专业负责人并在后来几年担任法学分院副院长。在分院几年没有院长、没有学科带头人、书记频繁更换、教师管理难度特别大的情况下,她把法学分院的教学和管理各项工作开展地井井有条,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可以想象,学院把这样的重担压在一名年轻教师身上,既是对她的为人和能力的信任,也确实给了她很多的压力、困难,事实证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靠她撑起了法学分院的工作局面,难能可贵。如果没有奉献牺牲的精神,没有沟通协作的能力,没有正气坦荡的人品,没有开拓进取的理念,没有工作思路和对策,她是无法做到这一切的。

(二)业务上精益求精,多方面齐头并进

邵燕芬既要完成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承担授课任务、指导学生论文和各类实践;又要兼顾分院副院长繁琐的行政管理,团结和带领好教师队伍,指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开展工作,贯彻学院的各项要求。这些事占据了她大部分的精力,但她对自己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自我定位,在学习提高方面没有放松。从专业和业务方面看,她也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首先,她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已经读了两年,去年还被选拔到台湾东吴大学访问进修;其次,她积极开展科研,承担和完成市厅级、校级、省级教改课题等7项,发表论文多篇。再次,她始终认为法律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不能纸上谈兵,所以坚持适量从事法律实务,具有3年以上的办案经验,使自己更胜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最后,她在行政管理方面同样注重质量和发展,有驾驭能力,工作思路清晰,执行力强。可以说她的教学、管理、进修、实务至少四个方面,都是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她也具备这种突出重点、多面兼顾的能力。大到起草分院的“十二五”规划、做教学工作的年度考核,小到核实学生的请假事由、作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她总是能让自己有弹性地来完成多方面的事务。她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发挥榜样作用,带动了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爱学生超越职责,即使没有喝彩和光环,仍然默默付出

上述可见,邵燕芬是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自己的一个人,她又是怎样对待学生呢?——归纳起来:真心爱学生,实在做事情,低调不张扬。她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课堂上,讲座中、指导论文和实践时、学生座谈会上、在推荐学生就业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等等。她会以教师、班主任、管理者、学长等不同身份出现,与一届届自己教过或者没有教过的学生打交道。始终能感受到,正因为她对学生由衷地、无私的爱,使她能达到那种工作的投入和成效。正如她常说的那样:“可以没有回报,但只要在干一天,事情就不能不做好!”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是有弹性的,当你如果只是当它是工作,自我要求就会止于完成相应的职责。邵老师追求的常常不只是“做过了”,而是“做好了”,她做事很踏实、实在,不太竞争荣誉,却一直用她的方式默默付出。在她能考虑到的范围内,出于对学生成才的热切期望,对学生发展有利的事,即便没有要求的,她也常常会去自觉地做;要求做到的事,她更是想办法做得效果更好。前不久有法学学生跟体育的外聘教师发生冲突,该学生不仅向教学部书面申诉,也有些思想走向极端,要把事情“闹大”给校长书记、省教育厅写信,表示要媒体曝光,并到西湖法院起诉。在多人对该名学生做不通工作的情况下,邵老师以理、以情,用她独特的方式与学生深入谈话,当天晚上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学生释怀了想通了,但她自己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孩子在家着急等妈妈。还有前不久校“民生杯”统计设计大赛在通知十分仓促的情况下,报名参赛的时间很快截止了。邵老师为社工专业的学生错过比赛而深感可惜,她相信自己的学生很有竞争力,她顾不得去抱怨竞赛组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而是向学院和学校的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说明情况,终于为学生争取到了参赛机会。邵老师把她的的每一堂课,每处理一件事情,不仅看成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是方法上的启发和人生航向上的引导。假如没有对学生发乎真心深厚的爱,也许她就没有必要、也做不到这样。

杭州师范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