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工会 发布时间:2017-05-05 访问量:136
丁贤勇,男,汉族,1963年生,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承担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为省“十三五”优势专业、精品课程负责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十佳。近5年指导学生,成绩突出:组织大型口述访谈,出版《三代人•六十年》等4部著作(近200万字);获省级和全国师范技能赛奖近20项;获省“新苗”“国创”科技项目十余项;考入“985”高校读研近20人。出版专著5部、译著1部、教材3部,在《人民日报》《近代史研究》Transfers等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5项;是近代交通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成果获省主要领导批示,获省社科成果二等奖、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社联、市社科一等奖。
该同志自1985年来校任教至今,能本着认真、踏实、拼搏与热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默默地耕耘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校第3届教学名师、首届教坛新秀、校第八届教学十佳等。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能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关爱学生,关心困难家庭同学,严格要求学生。化大力气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提高。近年来,教书育人,指导学生成绩突出:
一是利用节假期对学生进行口述史训练,成为高校文史等基础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通过课外训练及田野实践,使学生们初步掌握口述历史的技能与方法,让学生切身了解中国社会过去发生了什么,共和国6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爱家之情。因口述对象往往以老人和前辈为主,学生在倾听中唤起亲情,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传承与社会责任,在实践中见证人生之成长。出版《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抗日战争口述史访谈》《三代人•六十年:中国乡土社会的40个故事》《倾听·记录·传承:飘散而去的中国乡土世界》《祠堂•学堂•礼堂:20世纪中国乡土社会公共空间变迁》等4部(均由中国社会科学等出版社出版),近200万字,同行评价“可贵的探索”“是目前大陆高校最需要的”。2007年第4期《抗日战争研究》作报导;2010年9月1日《光明日报》《在更广阔背景下揭示抗日战争》予以介绍。2013年9月29日《钱江晚报》四整版报导“杭州90后大学生记录三代人的口述史,倾听中唤起亲情”。2015年1月13日 《钱江晚报》A14版报导“师生合作下的中小学教师的口述实践活动”。2015年9月9日《浙江日报》大半版报导“杭师大学生暑期领略中国乡土社会变迁:乡村老祠堂,学子觅新声”。2017年4月19日《浙江日报》发表“文化礼堂:乡村公共空间与基层社会建设”等,人民、搜狐、凤凰、新华、光明网等转载,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二是指导学生获浙江省职业规划大赛、浙江省级和全国师范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近20项。三是指导学生报考复旦、人大、浙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民大、川大、南大等“985”高校读研近20人。四是指导学生获省级“新苗”“国创”科技项目十余项;校挑战杯、星光计划等项目多项;所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均达到优秀水平,并有正式发表。指导学生完成《农村礼堂3.0时代:新时期中国乡村公共空间与基层社会建设研究——一项基于“浙江创造”的调查与分析》的调研报告,2017年4月11日,得到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同志的重要批示:“课题选得好,调研有质量”。
承担《中国近代史》《历史教学论》等多门基础课程教学。学生评教中,一直名列学院前茅,为学校教学免考核教师。是浙江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负责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及浙江省高教重点建设教材《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主要承担人。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了历史专业教学考察实践活动体系。指导学生撰写教学考察报告集:《古越行》《西安纪行》《北京承德考察侧记》等。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杭州市教育实习先进工作者。多次承担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注重教学研究,发表教改论文多篇。编著《传承与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1万字)《创新且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即将出版,26万字)。主要承担的《中国近代史多媒体教学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改进师范生培养,加强与中学实际的联系,主持或参与主办“钱江论坛”暨历史教学学术研讨会,至今连续十年(每年一届)。该论坛已成为浙江省最为重要的历史教学学术研讨平台,受到省内外历史教学界好评。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潜心学术研究。有高学术水准的成果约50余项,专著5部、译著1部、编(合)著多部,核心期刊论文10余项、一级期刊10余项,发表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报》、Transfers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Mobility Stdies等刊物。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重点和一般项目5项。注重科研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相关研究成果约500万字。在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是国内该领域内的代表性专家。近几年来,所著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杭州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担任历史专业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发挥专业在教学、科研中作用,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能做好传帮带工作,认真指导青年教师,获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优秀指导教师”。曾作为讲师团成员,配合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的学习活动。多次到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武警部队、浙江省图书馆等单位,进行辛亥革命、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的宣讲,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丁贤勇,男,汉族,1963年生,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承担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为省“十三五”优势专业、精品课程负责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十佳。近5年指导学生,成绩突出:组织大型口述访谈,出版《三代人•六十年》等4部著作(近200万字);获省级和全国师范技能赛奖近20项;获省“新苗”“国创”科技项目十余项;考入“985”高校读研近20人。出版专著5部、译著1部、教材3部,在《人民日报》《近代史研究》Transfers等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5项;是近代交通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成果获省主要领导批示,获省社科成果二等奖、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社联、市社科一等奖。
该同志自1985年来校任教至今,能本着认真、踏实、拼搏与热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默默地耕耘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校第3届教学名师、首届教坛新秀、校第八届教学十佳等。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能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关爱学生,关心困难家庭同学,严格要求学生。化大力气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提高。近年来,教书育人,指导学生成绩突出:
一是利用节假期对学生进行口述史训练,成为高校文史等基础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通过课外训练及田野实践,使学生们初步掌握口述历史的技能与方法,让学生切身了解中国社会过去发生了什么,共和国6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爱家之情。因口述对象往往以老人和前辈为主,学生在倾听中唤起亲情,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传承与社会责任,在实践中见证人生之成长。出版《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抗日战争口述史访谈》《三代人•六十年:中国乡土社会的40个故事》《倾听·记录·传承:飘散而去的中国乡土世界》《祠堂•学堂•礼堂:20世纪中国乡土社会公共空间变迁》等4部(均由中国社会科学等出版社出版),近200万字,同行评价“可贵的探索”“是目前大陆高校最需要的”。2007年第4期《抗日战争研究》作报导;2010年9月1日《光明日报》《在更广阔背景下揭示抗日战争》予以介绍。2013年9月29日《钱江晚报》四整版报导“杭州90后大学生记录三代人的口述史,倾听中唤起亲情”。2015年1月13日 《钱江晚报》A14版报导“师生合作下的中小学教师的口述实践活动”。2015年9月9日《浙江日报》大半版报导“杭师大学生暑期领略中国乡土社会变迁:乡村老祠堂,学子觅新声”。2017年4月19日《浙江日报》发表“文化礼堂:乡村公共空间与基层社会建设”等,人民、搜狐、凤凰、新华、光明网等转载,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二是指导学生获浙江省职业规划大赛、浙江省级和全国师范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近20项。三是指导学生报考复旦、人大、浙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民大、川大、南大等“985”高校读研近20人。四是指导学生获省级“新苗”“国创”科技项目十余项;校挑战杯、星光计划等项目多项;所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均达到优秀水平,并有正式发表。指导学生完成《农村礼堂3.0时代:新时期中国乡村公共空间与基层社会建设研究——一项基于“浙江创造”的调查与分析》的调研报告,2017年4月11日,得到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同志的重要批示:“课题选得好,调研有质量”。
承担《中国近代史》《历史教学论》等多门基础课程教学。学生评教中,一直名列学院前茅,为学校教学免考核教师。是浙江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负责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及浙江省高教重点建设教材《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主要承担人。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了历史专业教学考察实践活动体系。指导学生撰写教学考察报告集:《古越行》《西安纪行》《北京承德考察侧记》等。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杭州市教育实习先进工作者。多次承担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注重教学研究,发表教改论文多篇。编著《传承与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1万字)《创新且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即将出版,26万字)。主要承担的《中国近代史多媒体教学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改进师范生培养,加强与中学实际的联系,主持或参与主办“钱江论坛”暨历史教学学术研讨会,至今连续十年(每年一届)。该论坛已成为浙江省最为重要的历史教学学术研讨平台,受到省内外历史教学界好评。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潜心学术研究。有高学术水准的成果约50余项,专著5部、译著1部、编(合)著多部,核心期刊论文10余项、一级期刊10余项,发表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报》、Transfers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Mobility Stdies等刊物。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重点和一般项目5项。注重科研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相关研究成果约500万字。在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是国内该领域内的代表性专家。近几年来,所著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杭州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担任历史专业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发挥专业在教学、科研中作用,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能做好传帮带工作,认真指导青年教师,获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优秀指导教师”。曾作为讲师团成员,配合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的学习活动。多次到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武警部队、浙江省图书馆等单位,进行辛亥革命、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的宣讲,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