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05 访问量:314
这个寒假恐怕是各位老师经历的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了。没有人能料想,春节之前开始的这场疫情会以这样的速度和烈度侵袭全国,并影响着我们的出行和生活。看到冲锋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我们作为普通公民中的一员,也应充满使命感地宅在家里——减少出门、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因为这场疫情,我们有机会和家人长时间待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些日常小事,能够一直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
那日松老师之女宝海日涵(蒙古族,11岁)、阿思涵(蒙古族,6岁)作品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之下的宅家日常,是你我最好的社会担当。那么,在这漫长的假期里,我们国教院的老师们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除了在学院防控一线化身为药店跑腿工、超市代购员的老师之外,在后方的老师们是如何打赢这场宅家“战疫”的——
修身养性,宅出新成长
教务办周贝老师的家乡在湖北襄阳。春节前刚回到家,湖北省就开始了严格的管控,至今还没有踏出家门一步过。身处疫区,虽然疫情给生活带来了些许阴霾,但是她努力将宅家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工作之后,就很难得和父母长时间待在一起,正好利用这段时间陪父母聊天、展示厨艺,一家三口还会下下棋。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充电,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除此之外,每天坚持锻炼,从瑜伽到美丽芭蕾,解锁了很多新的技能。宅家期间,不断收到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问候和关心,让我感到非常暖心。疫情虽然可怕,但是也让我们放慢脚步,多一些思考,回归最本真的生活。希望病毒早些走,春天快点来。想要出门去品尝家乡特产——襄阳牛肉面,也希望和大家重逢于校园,相约在西子湖畔,共赏大好春光。”
花样厨艺,亲情遣疫情
自称不会做饭的蔡凌老师,平日主要靠双方老人帮忙解决吃饭问题。疫情期间小区严管,和双方父母家虽然只隔了几百米,却也无法穿梭自如,“被迫”开始真正独立生活的日子。经过天天磨炼,她现在不仅能整出一桌子的丰盛晚餐,连馄饨都包得像模像样!自己下厨,自己安排儿子的生活起居,“天天在家当家庭煮妇”,不仅加深了亲子关系,也让她对自己的生活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学期中间忙碌奔波于学校和女儿学校、各种兴趣班的曹沸老师,宅家之后有了闲暇和心情烤鸡翅、做酱鸭,她说,疫情生活让她“仿佛回到了国外的慢生活”!
同心抗疫,解锁带娃新技能
别看80后的单宝顺老师高高大大,却是个带娃能手。和儿子一个多月的日夜相伴,让他感慨道:“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寒假,应该也是和娃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既有父慈子孝,也少不了鸡飞狗跳。神兽也好,萌娃也罢,还是很享受这段奶爸时光。”
赵丹老师在家陪女儿想尽花样,玩起了躲猫猫、平板支撑、跳舞,甚至还把N年以前的任天堂wii游戏机找出来,对着电视打保龄球、网球。“疫情之下,居家运动不可少,‘绞尽脑汁’带娃,让精神变得愉悦,才能更积极应对‘战疫’。”赵老师如是说。
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疫情导致全省中小学推迟开学,国教院有孩子的老师中近百分之九十都是小学生家长,这下可忙坏了这些家长朋友们。那日松老师家有两个读小学的女儿,分别就读一年级和四年级。作为家里独当一面的二孩妈妈,那老师一天的身份按需随时在切换——厨师、清洁工、小学老师兼家庭班主任。只有等到两个孩子都入睡了,世界才安静下来,抓紧时间为自己新学期的网课做准备,应对教学上的新挑战。
姜黎黎老师趁着“悠长假期”一如既往地研读文献,面对这次疫情,她有感而发:“疫情严峻之时,当下人们需认识到敬畏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理想信念,敬畏自然。”带着这份敬畏,她真切地等待春天新“希望”的来到。
宅家动起来,每日打个健康卡
平时注重健身,曾开设“中国功夫”选修课的寇才军老师,克服不能出门的困难,坚持锻炼,常常晨起打太极,在阳台、客厅或桩功或单操或小套,调息健体,并督促刚上小学的儿子每日运动打卡。热爱自然的寇老师渴望疫情早日解除,出门拥抱天地山川,呼吸新鲜空气。
这是综合办“90后”的韩萌萌老师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第一次和先生一起在公婆家过年。没想到疫情发展迅猛,原先计划大年初二回娘家,现在只得搁浅。两家仅相距一个小时的车程,却让她感到回家的距离是那样的远,想念是那样的深。“我每天在家里活跃气氛,带领全家人一起跳健身操,提高免疫力。”她还教先生跳华尔兹,几周下来,学建筑的“工科男”也跳得有模有样了。“每天黄昏,我们都在夕阳的余晖里静坐、省思,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期待明天会更好。”她也期待早日可以回到熟悉又亲切的校园,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虽然我们没有在抗疫的最前线,
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亦是对这场战斗最大的贡献!
上一篇: 让朗读驱散疫情,用声音温暖你我
下一篇: 教育学院工会新春送福
这个寒假恐怕是各位老师经历的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了。没有人能料想,春节之前开始的这场疫情会以这样的速度和烈度侵袭全国,并影响着我们的出行和生活。看到冲锋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我们作为普通公民中的一员,也应充满使命感地宅在家里——减少出门、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因为这场疫情,我们有机会和家人长时间待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些日常小事,能够一直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
那日松老师之女宝海日涵(蒙古族,11岁)、阿思涵(蒙古族,6岁)作品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之下的宅家日常,是你我最好的社会担当。那么,在这漫长的假期里,我们国教院的老师们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除了在学院防控一线化身为药店跑腿工、超市代购员的老师之外,在后方的老师们是如何打赢这场宅家“战疫”的——
修身养性,宅出新成长
教务办周贝老师的家乡在湖北襄阳。春节前刚回到家,湖北省就开始了严格的管控,至今还没有踏出家门一步过。身处疫区,虽然疫情给生活带来了些许阴霾,但是她努力将宅家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工作之后,就很难得和父母长时间待在一起,正好利用这段时间陪父母聊天、展示厨艺,一家三口还会下下棋。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充电,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除此之外,每天坚持锻炼,从瑜伽到美丽芭蕾,解锁了很多新的技能。宅家期间,不断收到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问候和关心,让我感到非常暖心。疫情虽然可怕,但是也让我们放慢脚步,多一些思考,回归最本真的生活。希望病毒早些走,春天快点来。想要出门去品尝家乡特产——襄阳牛肉面,也希望和大家重逢于校园,相约在西子湖畔,共赏大好春光。”
花样厨艺,亲情遣疫情
自称不会做饭的蔡凌老师,平日主要靠双方老人帮忙解决吃饭问题。疫情期间小区严管,和双方父母家虽然只隔了几百米,却也无法穿梭自如,“被迫”开始真正独立生活的日子。经过天天磨炼,她现在不仅能整出一桌子的丰盛晚餐,连馄饨都包得像模像样!自己下厨,自己安排儿子的生活起居,“天天在家当家庭煮妇”,不仅加深了亲子关系,也让她对自己的生活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学期中间忙碌奔波于学校和女儿学校、各种兴趣班的曹沸老师,宅家之后有了闲暇和心情烤鸡翅、做酱鸭,她说,疫情生活让她“仿佛回到了国外的慢生活”!
同心抗疫,解锁带娃新技能
别看80后的单宝顺老师高高大大,却是个带娃能手。和儿子一个多月的日夜相伴,让他感慨道:“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寒假,应该也是和娃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既有父慈子孝,也少不了鸡飞狗跳。神兽也好,萌娃也罢,还是很享受这段奶爸时光。”
赵丹老师在家陪女儿想尽花样,玩起了躲猫猫、平板支撑、跳舞,甚至还把N年以前的任天堂wii游戏机找出来,对着电视打保龄球、网球。“疫情之下,居家运动不可少,‘绞尽脑汁’带娃,让精神变得愉悦,才能更积极应对‘战疫’。”赵老师如是说。
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疫情导致全省中小学推迟开学,国教院有孩子的老师中近百分之九十都是小学生家长,这下可忙坏了这些家长朋友们。那日松老师家有两个读小学的女儿,分别就读一年级和四年级。作为家里独当一面的二孩妈妈,那老师一天的身份按需随时在切换——厨师、清洁工、小学老师兼家庭班主任。只有等到两个孩子都入睡了,世界才安静下来,抓紧时间为自己新学期的网课做准备,应对教学上的新挑战。
姜黎黎老师趁着“悠长假期”一如既往地研读文献,面对这次疫情,她有感而发:“疫情严峻之时,当下人们需认识到敬畏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理想信念,敬畏自然。”带着这份敬畏,她真切地等待春天新“希望”的来到。
宅家动起来,每日打个健康卡
平时注重健身,曾开设“中国功夫”选修课的寇才军老师,克服不能出门的困难,坚持锻炼,常常晨起打太极,在阳台、客厅或桩功或单操或小套,调息健体,并督促刚上小学的儿子每日运动打卡。热爱自然的寇老师渴望疫情早日解除,出门拥抱天地山川,呼吸新鲜空气。
这是综合办“90后”的韩萌萌老师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第一次和先生一起在公婆家过年。没想到疫情发展迅猛,原先计划大年初二回娘家,现在只得搁浅。两家仅相距一个小时的车程,却让她感到回家的距离是那样的远,想念是那样的深。“我每天在家里活跃气氛,带领全家人一起跳健身操,提高免疫力。”她还教先生跳华尔兹,几周下来,学建筑的“工科男”也跳得有模有样了。“每天黄昏,我们都在夕阳的余晖里静坐、省思,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期待明天会更好。”她也期待早日可以回到熟悉又亲切的校园,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虽然我们没有在抗疫的最前线,
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亦是对这场战斗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