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教职工素拓俱乐部 发布时间:2024-11-25 访问量:57
“《黑神话:悟空》里出现的这处造像原型,应该就是这尊元代金刚手菩萨。”一位老师指着飞来峰的一处造像对周围的老师们说,老师们纷纷驻足下来仔细观赏,有的还拿出手机来搜索游戏图片进行比较。
2024年,《黑神话:悟空》这款国产现象级3A游戏横空出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西游IP、非遗文化、文物壁画、曲艺说书等传统文化元素,带火了多地文旅,推动了文化出海,为世界读懂中国增加了独特窗口。游戏大热后,引起了相当多维的讨论。如何理解和阐释《黑神话:悟空》文化现象背后的技术与艺术、内容与形式、传承与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浩瀚无垠的宝库为文艺创新创造提供不竭动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方法路径,是广大学者特别是人文艺术领域的研究者应该思考的话题。
为此,教工素拓俱乐部联合人文学院工会,策划了“人文行走:探寻‘悟空’背后的石窟造像艺术与文化传播”活动,实地考察、寻找在游戏中再放异彩的诸多历史文化遗迹细节,结合学院老师目前正承担的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吴越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和保护主旨的研究项目,推动人文研究与游戏、影视等产业的多元融合,探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老师们这次考察的重点,首先落在了飞来峰造像,这里藏着不少游戏场景的原型。飞来峰是浙江石窟造像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元代石窟造像群,造像自五代吴越国至元代初期,体现了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成就,也是中华文明包容并蓄的代表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飞来峰造像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有趣的是,飞来峰中的元代高僧取经像,已经呈现出了唐玄奘、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这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了几百年。老师们觉得,游戏带动的飞来峰游热潮,让游客们有机会重新来认识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国宝,如何通过文化活动、文创产品设计,文化普及书籍出版、博物馆主题策展联动等方式,让“流量”变成“留量”,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则还有很多的文章可作。
随后,老师们还考察了藏在飞来峰的“秘境”——千年石窟呼猿洞,在元代,“冷泉猿啸”被列为钱塘十景之一,但到了今天,却并未向游客开放。呼猿洞有6龛造像,都是元代时留下的,经过了造像保护工程,显露出典型的元代造像特点,雕镂精美。
古人开山造像,将历史、文化、信仰刻进山石,流传后世。后人“摸山读石”,用脚步,用笔触,用科技,让历史文化得以再现并获得新生,生生不已。以游戏对石窟艺术、西游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效应为借鉴,老师们觉得,从中足以看到“讲故事”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个“讲故事”既是将叙事与图画、石雕乃至动画相关联,也是将鉴赏审美与体验互动相关联。以吴越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整理为例,杭州的烟霞三洞即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就保留着珍贵的吴越国佛教造像。相比飞来峰,这是更少为人知的景点,也更缺少好故事的讲述。除了文物的保护,数字化档案的采集,文献丛书的整理编纂,纪录片的摄制之外,人文学者也应该主动与更大众化的现代媒介合作,比如可以延伸到影视、动漫、游戏、短视频等领域,以更多元化、更生动的方式来讲好并传播自己传统经典。
下一篇: 夜毅行——登山俱乐部11月活动
“《黑神话:悟空》里出现的这处造像原型,应该就是这尊元代金刚手菩萨。”一位老师指着飞来峰的一处造像对周围的老师们说,老师们纷纷驻足下来仔细观赏,有的还拿出手机来搜索游戏图片进行比较。
2024年,《黑神话:悟空》这款国产现象级3A游戏横空出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西游IP、非遗文化、文物壁画、曲艺说书等传统文化元素,带火了多地文旅,推动了文化出海,为世界读懂中国增加了独特窗口。游戏大热后,引起了相当多维的讨论。如何理解和阐释《黑神话:悟空》文化现象背后的技术与艺术、内容与形式、传承与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浩瀚无垠的宝库为文艺创新创造提供不竭动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方法路径,是广大学者特别是人文艺术领域的研究者应该思考的话题。
为此,教工素拓俱乐部联合人文学院工会,策划了“人文行走:探寻‘悟空’背后的石窟造像艺术与文化传播”活动,实地考察、寻找在游戏中再放异彩的诸多历史文化遗迹细节,结合学院老师目前正承担的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吴越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和保护主旨的研究项目,推动人文研究与游戏、影视等产业的多元融合,探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老师们这次考察的重点,首先落在了飞来峰造像,这里藏着不少游戏场景的原型。飞来峰是浙江石窟造像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元代石窟造像群,造像自五代吴越国至元代初期,体现了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成就,也是中华文明包容并蓄的代表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飞来峰造像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有趣的是,飞来峰中的元代高僧取经像,已经呈现出了唐玄奘、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这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了几百年。老师们觉得,游戏带动的飞来峰游热潮,让游客们有机会重新来认识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国宝,如何通过文化活动、文创产品设计,文化普及书籍出版、博物馆主题策展联动等方式,让“流量”变成“留量”,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则还有很多的文章可作。
随后,老师们还考察了藏在飞来峰的“秘境”——千年石窟呼猿洞,在元代,“冷泉猿啸”被列为钱塘十景之一,但到了今天,却并未向游客开放。呼猿洞有6龛造像,都是元代时留下的,经过了造像保护工程,显露出典型的元代造像特点,雕镂精美。
古人开山造像,将历史、文化、信仰刻进山石,流传后世。后人“摸山读石”,用脚步,用笔触,用科技,让历史文化得以再现并获得新生,生生不已。以游戏对石窟艺术、西游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效应为借鉴,老师们觉得,从中足以看到“讲故事”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个“讲故事”既是将叙事与图画、石雕乃至动画相关联,也是将鉴赏审美与体验互动相关联。以吴越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整理为例,杭州的烟霞三洞即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就保留着珍贵的吴越国佛教造像。相比飞来峰,这是更少为人知的景点,也更缺少好故事的讲述。除了文物的保护,数字化档案的采集,文献丛书的整理编纂,纪录片的摄制之外,人文学者也应该主动与更大众化的现代媒介合作,比如可以延伸到影视、动漫、游戏、短视频等领域,以更多元化、更生动的方式来讲好并传播自己传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