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校工会 发布时间:2025-05-19 访问量:33
5月16日晚,由校工会主办,音乐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协办的首届教职工“师大好声音”总决赛在掌声中圆满落幕。
正值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杭州师范大学办学117周年,选手们以歌传情,以声会友,以嘹亮歌声致敬全总百年征程,将百年精神融入艺术表达,在展现师大人风采与活力的同时,也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能文能艺”的独特魅力。本次比赛以“让师大人唱响师大歌,讲述师大故事,传递正能量”为主题,吸引了广大教职工踊跃参与。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政,党委宣传部、校工会(妇联)、校团委、音乐学院等相关部门(学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亲友团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荣耀时刻!
01/ 精心备赛 台前幕后,淬炼风采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方舞台绽芳华”,在杭师大优秀校友薄凯文与此次活动策划、资产经营公司王姝文这对“跨界主持组合”的惊喜表演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两位主持人化身相声搭档,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相声演出,并和观众一同回顾了选手与导师们在筹备过程中的难忘时刻。 从海选到决赛,这场历时两个月的音乐征程,见证了教育工作者从专业领域迈向艺术舞台的蜕变之路。海选阶段,来自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岗位的教职工,以赤诚之声打破职业边界;备赛阶段,导师团队构建起全方位辅导,从声乐技巧的掌握到舞台细节的打磨,系统地指导选手拓宽艺术表达维度,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选手们也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利用课余时间刻苦练习,力求在舞台上呈现最佳状态。 当晚,五位导师以评委的身份莅临比赛现场。 比赛还邀请到了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余鑫老师和后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学校教职工流声乐队负责人岑建旭老师共同担任评委。
此外,语言类赛道导师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方辰罡老师来到了现场,嘉宾主持、中国青曲盟理事、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薄凯文也是语言类赛道导师之一。
[ PART ] 02/ 首轮争锋 各展所长,声入人心
此次活动共有16名选手顺利晋级决赛,他们需经过两轮比赛进行最终角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选手们在决赛现场的精彩表现。 工学院:和苗苗 这位以理性沉稳著称的工科教育者,胸中始终跃动着澎湃的艺术灵魂,在杭师大默默耕耘的16年间,音乐成了她最忠实的伙伴。 她以极具张力的声线演绎了歌曲《逃亡》,当聚光灯亮起的刹那,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位学者的跨界时刻,更是一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生命绽放。 公共护理学院:刘思雨 从硕士阶段的民谣吉他到博士时期的即兴钢琴,音乐始终是她释放压力的最佳出口。 舞台上,琴弦与听诊器的共振化作《那些年》的青春絮语,带领观众忆起少年时代的那些悸动与遗憾。 校卫队指挥中心:王永贵 当对讲机的电流声切换成麦克风的混响,校卫队指挥中心王永贵以一首《男人的好》完成了守护者与歌者的身份转换。 他尽职尽责地守护着每一位师生的安全,用七年时光丈量校园安全经纬。此刻,他站在聚光灯下,袒露内心褶皱,用歌声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故事。 发展规划处:王世柱 王老师以一首《故乡的月光》,实现了跨越三十载的情感共振。 他的音乐启蒙始于小学时期,那时的他便开始学习风琴,母亲更是鼓励他唱歌。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并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而是加入了教职工合唱团,在排练和比赛中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快乐。 美术学院:张晓飞 从高中唱歌比赛的第一名,到大学十佳歌手大赛的桂冠,再到杭州高校第一届十佳歌手的荣誉,张老师无疑是一位跨界歌王。他说,唱歌与设计的共通之处就在于对艺术规律的寻找与处理,这种跨界融合的思维让他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暌违舞台二十余载,这位设计教育者重拾话筒,以一曲《李香兰》演绎跨越时空的经典魅力。 外国语学院:卜杭宾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青年教师卜杭宾以一首《西厢记•佳期》【临镜序】,让观众在昆曲的婉转悠扬中感受到了古典韵味。 幼时,他因喜欢听越剧的爷爷奶奶开启了戏曲的启蒙之路。长大后,热爱文学的他更是为文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昆曲深深着迷。在学校工作期间,他将昆曲工尺谱转化为通识课堂的跨界对话,把昆曲之美传递给了更多的同学。 经亨颐教育学院:雷宇豪 七号选手雷宇豪是经亨颐教育学院的一名95后辅导员,在生活和工作中,他总是充满了活力与激情。组织过许多学生活动的他,却是第一次报名参加唱歌比赛。 在现场,他为观众带来了一首《伤心的人别听慢歌》,用歌声传递那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后勤服务中心:韩瀚州 此次比赛,韩老师和爱人一同入围了决赛。当年,他与爱人也因音乐结缘,后来,因爱人工作变动,他毅然辞去了公务员工作,举家搬迁到杭州。 当晚,他用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丈量从故乡到他乡的深情距离,用歌声完成了最动人的和弦。 附属医院:蔡学诚 他认为音乐是表达自我的媒介,唱好一首歌跟做好一台手术有异曲同工之处,都需心中有蓝图。 这位年轻的医者,用专注与温度为观众带来了一首《一荤一素》,用歌声把无影灯下的坚守谱成生活的小确幸,让治愈的力量在诊室与舞台间悄然流淌。 经济学院:方湖柳 方老师的歌唱背后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她年逾九旬的导师身体虚弱,为了锻炼肺活量,她从21年开始每周在线上坚持陪老师一起唱歌,一晃已坚持了五年。这次比赛,方老师选择了导师最爱的《梦中的额吉》,用歌声传递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 后勤服务中心:楼烨 她在师大默默耕耘十四载的岁月里,始终藏着一段未谢幕的舞台人生。这位曾摘得浙江省越剧"小百花奖"的专业演员,年轻时在浙江越剧院聚光灯下翩跹四年,却在事业黄金期为家庭卸下戏装,这也成了从小支持她追求艺术的母亲心头的遗憾。 舞台上,她深情演绎了陈琼琼导师的原创戏歌《许仙,许仙》,当唱腔传来,那些岁月里的遗憾、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思念终将缓缓舒展。 基础医学院:吴静 吴老师认为通过学习唱歌可以感受人体发声的美妙与神奇、抵御高压、重构自我。从未学习过民族唱法的她决定在这次比赛中勇敢挑战自我。 《唱离愁》的旋律响起,是对幼时没有学习特长遗憾的弥补,也是在感谢丈夫韩瀚州对她永远无条件的支持。 音乐学院:杨欣欣 杨老师如今虽在舞蹈领域深耕,但她依然怀揣着对歌唱的热爱,上幼儿园的儿子也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舞台上,她用歌声展现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一首《爱的主打歌》点燃了观众的激情,也尽情展示了自我。 音乐学院:杨卫东 已在杭师大辛勤耕耘了23载的她,不管在哪个岗位,对唱歌这项活动一向热爱有加,当车窗外的四季风景与车载音响的旋律同频,那些萦绕在心头的纷扰便悄然消融。 现场,她为观众带来了一首《路过人间》,用歌声传递着她对生活的感悟和未来的期许。 附属医院:方小敏 从学生时代就热爱唱歌的方医生,多次斩获十佳歌手称号。他享受舞台带来的光芒与掌声,也希望能唱给更多的人听。
当晚,他用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唤起了观众对时间的珍惜与对亲情的感悟,温柔的音色中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
附属医院:孙科峰 每天与死神竞速的孙医生,把通勤路上的旋律锻造成手术刀外的另类救心丸。在同事的鼓励下,他走上了舞台,还将儿子的童声剪辑进伴奏中。 一首献给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孤勇者》将抢救生命的紧迫节奏与父子同唱的温暖和声交织。 从细腻动人的《那些年》到充满活力的《爱的主打歌》,从韵味十足的《西厢记·佳期》到经典金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多元曲风尽显教职工艺术底蕴,现场的观众也被选手们精准的情感表达深深感染。 首轮演唱结束后,王涛老师对选手们的表现作出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选手们出色的音乐素养出众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指出选手们以非专业的身份突破了演唱范式束缚,呈现出自然灵动的独特表达。此外,王涛老师建议选手们可以进一步夯实演唱技巧,强化节奏把控与音准训练,也希望选手和导师之间能保持深厚的友谊、维系良好的互动关系,相互交流探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 之后,评委们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张晓飞、卜杭宾、雷宇豪、韩翰洲、方湖柳、楼烨、杨欣欣、杨卫东、方小敏、孙科峰十位选手脱颖而出,顺利晋级,并成功锁定“十佳好声音”的称号。 [ PART ] 03/ 巅峰对决 声动梁尘,音定乾坤 第二轮比赛中,晋级的十位选手迎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带着对音乐的赤诚全力冲击,或用声线编织时光的褶皱,或借节奏敲开情感的门扉,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音乐世界。 张晓飞以一曲《红尘来去一场梦》率先登场,用歌声晕染人生百态;卜杭宾以昆曲选段《牡丹亭・惊梦山桃红》踏响古韵,让传统戏曲在校园舞台绽放新韵;雷宇豪带来的一首《男孩》,清澈声线中跳动着青春的脉搏;韩翰洲用《你是这样的人》诉说温暖守望;方湖柳用一首《画你》勾勒出细腻的情感。楼烨为观众带来越剧选段《惜别离》,眼波流转间尽是江南的温婉离愁;杨欣欣用《千年等一回》编织穿越时空的爱恋;杨卫东带着《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响京韵风情;方小敏用《天黑黑》搭建温馨港湾;孙科峰以《往事随风》叩响时光之门,让观众在旋律中回望岁月。 十位选手,演唱风格各有不同,却有着同样炽热的音乐梦想。他们用歌声打破职业标签,在舞台上重新定义“师大人”的无限可能。 第二轮演唱结束后,岑建旭老师和余鑫教授对选手们的表现做出了点评。
岑建旭老师肯定了选手们在发声气息、咬字归韵及声腔共鸣等方面呈现出的表现和稳健流畅的演出状态,并赞扬了选手们对于不同类型歌曲的精准诠释。虽在气口处理、真假声转换等技巧上存提升空间,但选手们对于音乐赤诚与热爱展露无遗。诚如岑老师所言,热爱音乐的人从来不会孤独,他们以艺术滋养身心,拓展生命的维度。 余鑫教授评价选手们的表现极具感染力,不仅能“拿得了粉笔,握得住钢笔,还拾得住话筒”,高度赞扬了选手们的舞台表现力。也充分肯定了校工会平台对于实现个人价值、展示艺术理想的重要性。演唱虽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更显真实动人。最后余鑫教授借用《恋爱的犀牛》台词寄语选手,希望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始终如一。 [ PART ] 04/ 惊喜放送 以言咏志,以声会友 除了声乐选手表演外,语言类赛道的导师东方辰罡老师和选手鹿中一、马中飞精心编排了特别节目《永不消逝的薪火》。 该作品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之一是来自科技园国际合作处的鹿中一,出身艺术世家,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登台表演。虽然繁忙的工作让她一度远离舞台,但她始终心怀热爱。这次她希望通过这个原创作品,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艺术光芒,也让大家更多地听到她的所在单位——科技园的声音。 另一位表演者是基础医学院的马中飞老师,协和医学院博士后毕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从小,他就是《新闻联播》的忠实听众,大学期间更是担任校广播站主播。在承担高强度科研工作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诗歌的赤忱热爱,以艺术审美调和理性思辨,践行“以科学认知世界,凭艺术涵养生命”的理念。 为了更好的呈现舞台效果,东方辰罡老师悉心指导,从朗诵技巧到发声方法,从音效制作到视频剪辑,东方老师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心血。 当晚,他们走上舞台,用文字传递情感,用声音致敬前辈,通过跨越时空的书信对话,展现一代代师大人“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精神传承。 此外,王涛、葛家川、陈琼琼、张劼倩、俞冠晶五位专业导师也为大家带来了惊喜表演,共同献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诉说着全体师大人对祖国深切的爱。
[ PART ] 05/ 荣誉时刻 奖杯闪耀,初心如磐
在选手和观众们的期待中,比赛结果和获奖情况逐一揭晓,校领导和评委们为获奖选手颁发奖杯,共同见证荣誉时刻。
▼ 师大好声音称号(语言类):鹿中一、马中飞
▼
师大好声音称号(声乐戏曲类):张晓飞、卜杭宾、雷宇豪、韩翰洲、方湖柳、楼烨、杨欣欣、杨卫东、方小敏、孙科峰
▼
最佳组织奖:基础医学院、后勤服务中心、附属医院
▼
最佳原创作品奖:鹿中一《永不消逝的薪火》 最受欢迎好声音奖:孙科峰
▼
铜奖:孙科峰、卜杭宾、杨欣欣
▼
银奖:方小敏、杨卫东
▼
金奖:楼烨
▼
从三尺讲台到聚光灯下, 他们用歌声展现了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练习时的反复打磨、彩排时的精益求精, 都化作舞台上的光芒万丈。 这份对音乐的纯粹热爱,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 比赛终有结局,但热爱永不落幕!
[ PART ] 06/ 余韵悠长 以歌聚力,扬帆新程
“师大好声音”以音为笔,勾勒出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崭新风貌,证明了教育工作者既能站稳讲台,也能闪耀舞台。这场跨越学科、岗位、年龄的艺术盛宴,不仅丰富了教职工文化生活,更架起了不同岗位间沟通的桥梁。 台前幕后,选手们以歌会友,导师团队倾囊相授化作明灯引航,后勤部门默默付出全程护航,当镜头定格在全员欢笑的瞬间,这场比赛早已超越本身——它是教育者多维生命的诗意展卷,是志同道合者的灵魂共鸣,更是师大人家园情怀的璀璨注脚。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历程所积淀的 "劳动创造美" 的精神谱系里,杭师大人正以独特的方式续写新篇——用歌声滋养心灵、用艺术凝聚共识。这或许就是“师大好声音”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关于“何为美好生活”的集体作答:当我们愿意为热爱驻足,为艺术留白,生活自会在音符的起落间,奏响属于每个人的精彩乐章。
下一篇: 我校教职工羽毛球队应邀赴浙江传媒学院交流
5月16日晚,由校工会主办,音乐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协办的首届教职工“师大好声音”总决赛在掌声中圆满落幕。
正值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杭州师范大学办学117周年,选手们以歌传情,以声会友,以嘹亮歌声致敬全总百年征程,将百年精神融入艺术表达,在展现师大人风采与活力的同时,也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能文能艺”的独特魅力。本次比赛以“让师大人唱响师大歌,讲述师大故事,传递正能量”为主题,吸引了广大教职工踊跃参与。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政,党委宣传部、校工会(妇联)、校团委、音乐学院等相关部门(学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亲友团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荣耀时刻!
01/ 精心备赛 台前幕后,淬炼风采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方舞台绽芳华”,在杭师大优秀校友薄凯文与此次活动策划、资产经营公司王姝文这对“跨界主持组合”的惊喜表演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两位主持人化身相声搭档,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相声演出,并和观众一同回顾了选手与导师们在筹备过程中的难忘时刻。 从海选到决赛,这场历时两个月的音乐征程,见证了教育工作者从专业领域迈向艺术舞台的蜕变之路。海选阶段,来自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岗位的教职工,以赤诚之声打破职业边界;备赛阶段,导师团队构建起全方位辅导,从声乐技巧的掌握到舞台细节的打磨,系统地指导选手拓宽艺术表达维度,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选手们也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利用课余时间刻苦练习,力求在舞台上呈现最佳状态。 当晚,五位导师以评委的身份莅临比赛现场。 比赛还邀请到了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余鑫老师和后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学校教职工流声乐队负责人岑建旭老师共同担任评委。
此外,语言类赛道导师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方辰罡老师来到了现场,嘉宾主持、中国青曲盟理事、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薄凯文也是语言类赛道导师之一。
[ PART ] 02/ 首轮争锋 各展所长,声入人心
此次活动共有16名选手顺利晋级决赛,他们需经过两轮比赛进行最终角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选手们在决赛现场的精彩表现。 工学院:和苗苗 这位以理性沉稳著称的工科教育者,胸中始终跃动着澎湃的艺术灵魂,在杭师大默默耕耘的16年间,音乐成了她最忠实的伙伴。 她以极具张力的声线演绎了歌曲《逃亡》,当聚光灯亮起的刹那,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位学者的跨界时刻,更是一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生命绽放。 公共护理学院:刘思雨 从硕士阶段的民谣吉他到博士时期的即兴钢琴,音乐始终是她释放压力的最佳出口。 舞台上,琴弦与听诊器的共振化作《那些年》的青春絮语,带领观众忆起少年时代的那些悸动与遗憾。 校卫队指挥中心:王永贵 当对讲机的电流声切换成麦克风的混响,校卫队指挥中心王永贵以一首《男人的好》完成了守护者与歌者的身份转换。 他尽职尽责地守护着每一位师生的安全,用七年时光丈量校园安全经纬。此刻,他站在聚光灯下,袒露内心褶皱,用歌声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故事。 发展规划处:王世柱 王老师以一首《故乡的月光》,实现了跨越三十载的情感共振。 他的音乐启蒙始于小学时期,那时的他便开始学习风琴,母亲更是鼓励他唱歌。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并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而是加入了教职工合唱团,在排练和比赛中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快乐。 美术学院:张晓飞 从高中唱歌比赛的第一名,到大学十佳歌手大赛的桂冠,再到杭州高校第一届十佳歌手的荣誉,张老师无疑是一位跨界歌王。他说,唱歌与设计的共通之处就在于对艺术规律的寻找与处理,这种跨界融合的思维让他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暌违舞台二十余载,这位设计教育者重拾话筒,以一曲《李香兰》演绎跨越时空的经典魅力。 外国语学院:卜杭宾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青年教师卜杭宾以一首《西厢记•佳期》【临镜序】,让观众在昆曲的婉转悠扬中感受到了古典韵味。 幼时,他因喜欢听越剧的爷爷奶奶开启了戏曲的启蒙之路。长大后,热爱文学的他更是为文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昆曲深深着迷。在学校工作期间,他将昆曲工尺谱转化为通识课堂的跨界对话,把昆曲之美传递给了更多的同学。 经亨颐教育学院:雷宇豪 七号选手雷宇豪是经亨颐教育学院的一名95后辅导员,在生活和工作中,他总是充满了活力与激情。组织过许多学生活动的他,却是第一次报名参加唱歌比赛。 在现场,他为观众带来了一首《伤心的人别听慢歌》,用歌声传递那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后勤服务中心:韩瀚州 此次比赛,韩老师和爱人一同入围了决赛。当年,他与爱人也因音乐结缘,后来,因爱人工作变动,他毅然辞去了公务员工作,举家搬迁到杭州。 当晚,他用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丈量从故乡到他乡的深情距离,用歌声完成了最动人的和弦。 附属医院:蔡学诚 他认为音乐是表达自我的媒介,唱好一首歌跟做好一台手术有异曲同工之处,都需心中有蓝图。 这位年轻的医者,用专注与温度为观众带来了一首《一荤一素》,用歌声把无影灯下的坚守谱成生活的小确幸,让治愈的力量在诊室与舞台间悄然流淌。 经济学院:方湖柳 方老师的歌唱背后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她年逾九旬的导师身体虚弱,为了锻炼肺活量,她从21年开始每周在线上坚持陪老师一起唱歌,一晃已坚持了五年。这次比赛,方老师选择了导师最爱的《梦中的额吉》,用歌声传递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 后勤服务中心:楼烨 她在师大默默耕耘十四载的岁月里,始终藏着一段未谢幕的舞台人生。这位曾摘得浙江省越剧"小百花奖"的专业演员,年轻时在浙江越剧院聚光灯下翩跹四年,却在事业黄金期为家庭卸下戏装,这也成了从小支持她追求艺术的母亲心头的遗憾。 舞台上,她深情演绎了陈琼琼导师的原创戏歌《许仙,许仙》,当唱腔传来,那些岁月里的遗憾、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思念终将缓缓舒展。 基础医学院:吴静 吴老师认为通过学习唱歌可以感受人体发声的美妙与神奇、抵御高压、重构自我。从未学习过民族唱法的她决定在这次比赛中勇敢挑战自我。 《唱离愁》的旋律响起,是对幼时没有学习特长遗憾的弥补,也是在感谢丈夫韩瀚州对她永远无条件的支持。 音乐学院:杨欣欣 杨老师如今虽在舞蹈领域深耕,但她依然怀揣着对歌唱的热爱,上幼儿园的儿子也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舞台上,她用歌声展现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一首《爱的主打歌》点燃了观众的激情,也尽情展示了自我。 音乐学院:杨卫东 已在杭师大辛勤耕耘了23载的她,不管在哪个岗位,对唱歌这项活动一向热爱有加,当车窗外的四季风景与车载音响的旋律同频,那些萦绕在心头的纷扰便悄然消融。 现场,她为观众带来了一首《路过人间》,用歌声传递着她对生活的感悟和未来的期许。 附属医院:方小敏 从学生时代就热爱唱歌的方医生,多次斩获十佳歌手称号。他享受舞台带来的光芒与掌声,也希望能唱给更多的人听。
当晚,他用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唤起了观众对时间的珍惜与对亲情的感悟,温柔的音色中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
附属医院:孙科峰 每天与死神竞速的孙医生,把通勤路上的旋律锻造成手术刀外的另类救心丸。在同事的鼓励下,他走上了舞台,还将儿子的童声剪辑进伴奏中。 一首献给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孤勇者》将抢救生命的紧迫节奏与父子同唱的温暖和声交织。 从细腻动人的《那些年》到充满活力的《爱的主打歌》,从韵味十足的《西厢记·佳期》到经典金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多元曲风尽显教职工艺术底蕴,现场的观众也被选手们精准的情感表达深深感染。 首轮演唱结束后,王涛老师对选手们的表现作出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选手们出色的音乐素养出众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指出选手们以非专业的身份突破了演唱范式束缚,呈现出自然灵动的独特表达。此外,王涛老师建议选手们可以进一步夯实演唱技巧,强化节奏把控与音准训练,也希望选手和导师之间能保持深厚的友谊、维系良好的互动关系,相互交流探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 之后,评委们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张晓飞、卜杭宾、雷宇豪、韩翰洲、方湖柳、楼烨、杨欣欣、杨卫东、方小敏、孙科峰十位选手脱颖而出,顺利晋级,并成功锁定“十佳好声音”的称号。 [ PART ] 03/ 巅峰对决 声动梁尘,音定乾坤 第二轮比赛中,晋级的十位选手迎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带着对音乐的赤诚全力冲击,或用声线编织时光的褶皱,或借节奏敲开情感的门扉,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音乐世界。 张晓飞以一曲《红尘来去一场梦》率先登场,用歌声晕染人生百态;卜杭宾以昆曲选段《牡丹亭・惊梦山桃红》踏响古韵,让传统戏曲在校园舞台绽放新韵;雷宇豪带来的一首《男孩》,清澈声线中跳动着青春的脉搏;韩翰洲用《你是这样的人》诉说温暖守望;方湖柳用一首《画你》勾勒出细腻的情感。楼烨为观众带来越剧选段《惜别离》,眼波流转间尽是江南的温婉离愁;杨欣欣用《千年等一回》编织穿越时空的爱恋;杨卫东带着《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响京韵风情;方小敏用《天黑黑》搭建温馨港湾;孙科峰以《往事随风》叩响时光之门,让观众在旋律中回望岁月。 十位选手,演唱风格各有不同,却有着同样炽热的音乐梦想。他们用歌声打破职业标签,在舞台上重新定义“师大人”的无限可能。 第二轮演唱结束后,岑建旭老师和余鑫教授对选手们的表现做出了点评。
岑建旭老师肯定了选手们在发声气息、咬字归韵及声腔共鸣等方面呈现出的表现和稳健流畅的演出状态,并赞扬了选手们对于不同类型歌曲的精准诠释。虽在气口处理、真假声转换等技巧上存提升空间,但选手们对于音乐赤诚与热爱展露无遗。诚如岑老师所言,热爱音乐的人从来不会孤独,他们以艺术滋养身心,拓展生命的维度。 余鑫教授评价选手们的表现极具感染力,不仅能“拿得了粉笔,握得住钢笔,还拾得住话筒”,高度赞扬了选手们的舞台表现力。也充分肯定了校工会平台对于实现个人价值、展示艺术理想的重要性。演唱虽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更显真实动人。最后余鑫教授借用《恋爱的犀牛》台词寄语选手,希望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始终如一。 [ PART ] 04/ 惊喜放送 以言咏志,以声会友 除了声乐选手表演外,语言类赛道的导师东方辰罡老师和选手鹿中一、马中飞精心编排了特别节目《永不消逝的薪火》。 该作品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之一是来自科技园国际合作处的鹿中一,出身艺术世家,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登台表演。虽然繁忙的工作让她一度远离舞台,但她始终心怀热爱。这次她希望通过这个原创作品,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艺术光芒,也让大家更多地听到她的所在单位——科技园的声音。 另一位表演者是基础医学院的马中飞老师,协和医学院博士后毕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从小,他就是《新闻联播》的忠实听众,大学期间更是担任校广播站主播。在承担高强度科研工作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诗歌的赤忱热爱,以艺术审美调和理性思辨,践行“以科学认知世界,凭艺术涵养生命”的理念。 为了更好的呈现舞台效果,东方辰罡老师悉心指导,从朗诵技巧到发声方法,从音效制作到视频剪辑,东方老师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心血。 当晚,他们走上舞台,用文字传递情感,用声音致敬前辈,通过跨越时空的书信对话,展现一代代师大人“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精神传承。 此外,王涛、葛家川、陈琼琼、张劼倩、俞冠晶五位专业导师也为大家带来了惊喜表演,共同献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诉说着全体师大人对祖国深切的爱。
[ PART ] 05/ 荣誉时刻 奖杯闪耀,初心如磐
在选手和观众们的期待中,比赛结果和获奖情况逐一揭晓,校领导和评委们为获奖选手颁发奖杯,共同见证荣誉时刻。
▼ 师大好声音称号(语言类):鹿中一、马中飞
▼
师大好声音称号(声乐戏曲类):张晓飞、卜杭宾、雷宇豪、韩翰洲、方湖柳、楼烨、杨欣欣、杨卫东、方小敏、孙科峰
▼
最佳组织奖:基础医学院、后勤服务中心、附属医院
▼
最佳原创作品奖:鹿中一《永不消逝的薪火》 最受欢迎好声音奖:孙科峰
▼
铜奖:孙科峰、卜杭宾、杨欣欣
▼
银奖:方小敏、杨卫东
▼
金奖:楼烨
▼
从三尺讲台到聚光灯下, 他们用歌声展现了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练习时的反复打磨、彩排时的精益求精, 都化作舞台上的光芒万丈。 这份对音乐的纯粹热爱,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 比赛终有结局,但热爱永不落幕!
[ PART ] 06/ 余韵悠长 以歌聚力,扬帆新程
“师大好声音”以音为笔,勾勒出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崭新风貌,证明了教育工作者既能站稳讲台,也能闪耀舞台。这场跨越学科、岗位、年龄的艺术盛宴,不仅丰富了教职工文化生活,更架起了不同岗位间沟通的桥梁。 台前幕后,选手们以歌会友,导师团队倾囊相授化作明灯引航,后勤部门默默付出全程护航,当镜头定格在全员欢笑的瞬间,这场比赛早已超越本身——它是教育者多维生命的诗意展卷,是志同道合者的灵魂共鸣,更是师大人家园情怀的璀璨注脚。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历程所积淀的 "劳动创造美" 的精神谱系里,杭师大人正以独特的方式续写新篇——用歌声滋养心灵、用艺术凝聚共识。这或许就是“师大好声音”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关于“何为美好生活”的集体作答:当我们愿意为热爱驻足,为艺术留白,生活自会在音符的起落间,奏响属于每个人的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