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团>社团风采

社团风采

教职工书画协会赴湖州善琏湖笔厂开展研学活动

发布人:书画协会   发布时间:2025-05-26   访问量:325

   为弘扬中华传统书画文化,加深协会成员对非遗技艺的认知与感悟,5 月 17 日,杭州师范大学教职工书画协会一行走进 "湖笔之乡" 湖州善琏湖笔厂,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研学之旅。


图片1


探秘非遗技艺,对话文心匠心

   教职工书画协会的会员们,在湖笔非遗传承人王晓华老师的全程讲解中,依次参观了湖笔制作的五大核心工序 —— 水盆、择笔、刻字、套装与结头。在水盆车间,成员们了解到湖笔羊毫的独特奥秘:其原料取自太湖流域以桑叶饲养的山羊毛,这种特殊的饲养方式使得山羊毛蛋白质含量高,毛质丝滑柔韧,从而赋予了湖笔 "尖、齐、圆、健" 的卓越品性。"尖" 指笔锋尖锐,能写出细腻的线条;"齐" 谓修削整齐,落墨均匀;"圆" 即笔头圆润,运转自如;"健" 为弹性强劲,收放有度。来到择笔工序区域,师傅们正以 "千万毛中拣一毫" 的专注与细致分拣毫毛。他们的手指在成千上万根毛中灵活舞动,眼神紧紧盯着每一根毛,仿佛在进行一场与细节的对话。那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在场众人无不为之赞叹,深刻体会到每一支湖笔背后的艰辛与匠心。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最令人惊叹的当属刻字工艺环节。一位有着 30 余年刻字经验的老师傅,手持一把特制小刀,在细如筷杆的笔身上尽情施展技艺。随着刀锋在笔身上游走,沙沙的刻字声仿佛奏响了一曲艺术的赞歌,刚柔并济的书法神韵在笔身之上缓缓呈现。协会成员们纷纷驻足,目不转睛地观摩这一精彩过程,并不时与老师傅交流刀法技巧,在方寸之间感受着工匠们 "精雕细琢、追求卓越" 的精神。


图片5


体验书写之美,共话文化传承

   参观结束后,教职工书画协会的会员们,来到湖笔厂试用区。老师们兴致勃勃地拿起不同品类的湖笔,在宣纸上挥毫一试。笔尖与宣纸接触的瞬间,仿佛开启了一场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他们仔细感受着不同湖笔在手中的质感和书写时的流畅度,不时发出赞叹之声,并选购了数套工艺精湛的湖笔,作为今后书画创作的得力工具。


图片6

图片7


以笔为媒,薪火传承

一支湖笔,历经 128 道工序的精心淬炼,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中华文脉千年的匠心传承。作为书画爱好者,大家深刻认识到,不仅要在技艺上不断精进,更要肩负起守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与活动的会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活动让他们大开眼界,不仅开阔了艺术视野,更让他们对非遗技艺充满了敬畏之心。看着工匠们在每一道工序上的专注和用心,我深受触动。湖笔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 一位协会成员感慨地说。未来,他们将以笔墨为桥梁,积极传播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8

图片9


教职工书画协会赴湖州善琏湖笔厂开展研学活动

书画协会   2025-05-26

   为弘扬中华传统书画文化,加深协会成员对非遗技艺的认知与感悟,5 月 17 日,杭州师范大学教职工书画协会一行走进 "湖笔之乡" 湖州善琏湖笔厂,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研学之旅。


图片1


探秘非遗技艺,对话文心匠心

   教职工书画协会的会员们,在湖笔非遗传承人王晓华老师的全程讲解中,依次参观了湖笔制作的五大核心工序 —— 水盆、择笔、刻字、套装与结头。在水盆车间,成员们了解到湖笔羊毫的独特奥秘:其原料取自太湖流域以桑叶饲养的山羊毛,这种特殊的饲养方式使得山羊毛蛋白质含量高,毛质丝滑柔韧,从而赋予了湖笔 "尖、齐、圆、健" 的卓越品性。"尖" 指笔锋尖锐,能写出细腻的线条;"齐" 谓修削整齐,落墨均匀;"圆" 即笔头圆润,运转自如;"健" 为弹性强劲,收放有度。来到择笔工序区域,师傅们正以 "千万毛中拣一毫" 的专注与细致分拣毫毛。他们的手指在成千上万根毛中灵活舞动,眼神紧紧盯着每一根毛,仿佛在进行一场与细节的对话。那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在场众人无不为之赞叹,深刻体会到每一支湖笔背后的艰辛与匠心。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最令人惊叹的当属刻字工艺环节。一位有着 30 余年刻字经验的老师傅,手持一把特制小刀,在细如筷杆的笔身上尽情施展技艺。随着刀锋在笔身上游走,沙沙的刻字声仿佛奏响了一曲艺术的赞歌,刚柔并济的书法神韵在笔身之上缓缓呈现。协会成员们纷纷驻足,目不转睛地观摩这一精彩过程,并不时与老师傅交流刀法技巧,在方寸之间感受着工匠们 "精雕细琢、追求卓越" 的精神。


图片5


体验书写之美,共话文化传承

   参观结束后,教职工书画协会的会员们,来到湖笔厂试用区。老师们兴致勃勃地拿起不同品类的湖笔,在宣纸上挥毫一试。笔尖与宣纸接触的瞬间,仿佛开启了一场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他们仔细感受着不同湖笔在手中的质感和书写时的流畅度,不时发出赞叹之声,并选购了数套工艺精湛的湖笔,作为今后书画创作的得力工具。


图片6

图片7


以笔为媒,薪火传承

一支湖笔,历经 128 道工序的精心淬炼,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中华文脉千年的匠心传承。作为书画爱好者,大家深刻认识到,不仅要在技艺上不断精进,更要肩负起守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与活动的会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活动让他们大开眼界,不仅开阔了艺术视野,更让他们对非遗技艺充满了敬畏之心。看着工匠们在每一道工序上的专注和用心,我深受触动。湖笔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 一位协会成员感慨地说。未来,他们将以笔墨为桥梁,积极传播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8

图片9


杭州师范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