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人物

杭州师范大学第三届“师德标兵”——体育与健康学院刘洋

发布人:校工会   发布时间:2015-09-15   访问量:185

刘洋,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休闲体育专业部执行主任。主要担任《篮球(双语)》和《国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双语)》课程授课。截止到2015年,在包括权威核心期刊的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一项,杭州市双语课程建设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科学研究领域,研究的系列论文已经在该领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并且得到较多学者的引用和参考。受邀参加了许多国际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在世界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成果展示,受到好评。在课题方面,2013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社会融合条件下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研究》,已完成大部分课题工作,中期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2012年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残疾学生早期“融合体育教育”服务模式的实验研究》于2014年提前结题,课题研究报告得到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作为主要参与者,刘洋同志主要参与 研究的教育部人文课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研究》都紧扣当前体育发展的核心主题。

结合当前其的行政职务,务实思考并展开一系列国际化、产学研对接、高校行业共同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企业、政府的服务中,

(1)在深入调研企业用人需要和学生就业趋向的基础上,协助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设立“杭州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大学生创业(能力)资助资金”,出台了管理办法,促进了产业、行业与我专业的默契与相互共赢;

(2)对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为解决杭州市当前体育服务业用人缺口与人才培养的沟壑问题探索出一条“专业-行业协会-企业”三方产学研合作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3)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大力发展双语教学,《篮球》被列为杭州市双语精品课程,积极采用现代化传播媒介进行网络课程、微信公开课程的探索、实践,效果良好。

(4)关爱学生,在休闲专业部同学茅杰患白血病期间,主动赴上海献血,并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5)参与到地方政府体育产业规划制定的调研、整理工作,是富阳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制定课题组主要成员;

(6)受聘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体育人才培训专业委员会、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社会体育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7)在体育服务产品创新研发方面,积极参与到企业合作攻关中,浙江省万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手机移动体育O2O平台科技攻关过程中,对产品模块设计,应用可行性分析以及软件更新升级方面提出了意见和解决方案;

(8)参与到杭州乐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老年人运动康复、残疾预防的体育锻炼器材和产品的前期论证工作,目前即将启动下一阶段的科研合作攻关、产品设计和效果检测工作;

(9)参与到国际大型赛事举办的技术顾问以及青少年体育培训顾问工作。包括世界篮联A级赛事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2013,2014)、亚洲职业篮球挑战赛技术顾问(2013)顾问以及浙江宏优体育培训策划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10)参与传媒文化广播服务、赛事等相关工作, 2013,2014连续两年作为杭州电视台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解说嘉宾;

(11)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积极探索研发适合学生情况的合作培养模式,保持和欧、美相关专业在教师、互换生、科研协作攻关方面的持续发展。

在担任了体育与健康学院休闲体育专业部执行主任期间完成了较多的常规和非常规工作。主要如下:

(1)组织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负责人参与全国体育专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作为《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牵头人之一,完成了全国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此基础上组织我们专业结合我校休闲体育专业的特色和杭州市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着手制定我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

(2)多种形式并举,提升专业认同度。作为新兴专业,与体育师范类传统专业相比,休闲体育专业整体的认同水平较低,专业意识不强。这对于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效果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基于此现象,在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召开新生家长会,从家长层面上为突破,改变家长对于专业的认识。同时进行新生专业引导会,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理解专业特点与培养方向。学期中,我在举办英语讲座中,特别加强了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内容。

(3)强化校企合作、行业合作,争取多方面资源。求真务实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高级应用人才。根据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通过与杭州市休闲体育协会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14家既有一定企业实力,又秉承社会责任的休闲体育产业企业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涉及到健身、高尔夫、水上休闲、户外拓展、高科技体育产业的内容。完成了专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并争取到了针对休闲体育创业和能力培养的专项资金支持。签约仪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包括杭州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对仪式进行了报道,扩大了我专业的影响力。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形式,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把握行业发展动向,为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完成《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研究》省级教育改革项目的工作。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整合、提升团队协同创新能力。本专业教师在学历层次、职称水平上较高,隶属于休闲体育专业部骨干教师团队的11名教师中有6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教师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7名具有高级职称。专业部通过建立有效沟通,加强教学学术合作交叉,资源分享等方式,大力提升团队协同水平。以本专业教师为骨干申报并获批了《2014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创新团队》,实现我院团队建设上零的突破。

(5)引导优质课程向共享性、融合性发展、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提高课程质量,加快网络课程建设,共享课程建设。《篮球》课程获得杭州市2014年双语精品建设课程。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和视频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发展微课。《篮球》获得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微课大赛三等奖,这是我院参加现代教学技术类课程大赛的突破。

(6)利用实验室实现学生校内教学实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教学和教学研究为重心,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使教师在业务和能力上不断得到提高,使中心的功能不断加强。按照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加快青年教师教学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引导青年教师在各类课题申报上突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截止2014年12月,我专业部教师权威核心发表1篇,二类核心期刊发表3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201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青年教师刘洋获得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教坛新秀称号。

(8)大力开展国际化交流,鼓励教师走出去,加强社会联系,参与企业、社会服务。专业部教师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与各种社会服务、企业咨询。这学期有两名来自捷克帕拉斯基大学体育学院的交换生,来我专业进行交换学习。与德国纽伦堡大学专家交流,商讨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与德国纽伦堡市孔子学院院长交流,探讨联合培养及在职硕士发展的模式,为今后的专业部进行国际化改革奠定基础。在社会服务方面,带领学生参加2014年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国际)的翻译及组织,担任杭州电视台体育解说嘉宾,协助企业进行休闲体育项目策划及指导,指派我专业协助杭州市休闲体育协会进行了一系列文案及材料搜集处理工作等等,提升了我专业在杭州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10)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根据杜校长对于新兴专业发展的认识和决策,双师型教师特别是外聘来自行业内的优秀、资深业内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参与到专业的教学、实训是新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前期考察、评估以及行业推荐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完成了五名专业的客座教授的评聘工作,今后以客座教授为主的校外讲师团队会更多的参与到我们专业培养中。

杭州师范大学第三届“师德标兵”——体育与健康学院刘洋

校工会   2015-09-15

刘洋,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休闲体育专业部执行主任。主要担任《篮球(双语)》和《国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双语)》课程授课。截止到2015年,在包括权威核心期刊的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一项,杭州市双语课程建设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科学研究领域,研究的系列论文已经在该领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并且得到较多学者的引用和参考。受邀参加了许多国际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在世界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成果展示,受到好评。在课题方面,2013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社会融合条件下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研究》,已完成大部分课题工作,中期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2012年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残疾学生早期“融合体育教育”服务模式的实验研究》于2014年提前结题,课题研究报告得到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作为主要参与者,刘洋同志主要参与 研究的教育部人文课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研究》都紧扣当前体育发展的核心主题。

结合当前其的行政职务,务实思考并展开一系列国际化、产学研对接、高校行业共同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企业、政府的服务中,

(1)在深入调研企业用人需要和学生就业趋向的基础上,协助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设立“杭州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大学生创业(能力)资助资金”,出台了管理办法,促进了产业、行业与我专业的默契与相互共赢;

(2)对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为解决杭州市当前体育服务业用人缺口与人才培养的沟壑问题探索出一条“专业-行业协会-企业”三方产学研合作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3)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大力发展双语教学,《篮球》被列为杭州市双语精品课程,积极采用现代化传播媒介进行网络课程、微信公开课程的探索、实践,效果良好。

(4)关爱学生,在休闲专业部同学茅杰患白血病期间,主动赴上海献血,并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5)参与到地方政府体育产业规划制定的调研、整理工作,是富阳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制定课题组主要成员;

(6)受聘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体育人才培训专业委员会、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社会体育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7)在体育服务产品创新研发方面,积极参与到企业合作攻关中,浙江省万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手机移动体育O2O平台科技攻关过程中,对产品模块设计,应用可行性分析以及软件更新升级方面提出了意见和解决方案;

(8)参与到杭州乐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老年人运动康复、残疾预防的体育锻炼器材和产品的前期论证工作,目前即将启动下一阶段的科研合作攻关、产品设计和效果检测工作;

(9)参与到国际大型赛事举办的技术顾问以及青少年体育培训顾问工作。包括世界篮联A级赛事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2013,2014)、亚洲职业篮球挑战赛技术顾问(2013)顾问以及浙江宏优体育培训策划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10)参与传媒文化广播服务、赛事等相关工作, 2013,2014连续两年作为杭州电视台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解说嘉宾;

(11)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积极探索研发适合学生情况的合作培养模式,保持和欧、美相关专业在教师、互换生、科研协作攻关方面的持续发展。

在担任了体育与健康学院休闲体育专业部执行主任期间完成了较多的常规和非常规工作。主要如下:

(1)组织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负责人参与全国体育专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作为《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牵头人之一,完成了全国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此基础上组织我们专业结合我校休闲体育专业的特色和杭州市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着手制定我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

(2)多种形式并举,提升专业认同度。作为新兴专业,与体育师范类传统专业相比,休闲体育专业整体的认同水平较低,专业意识不强。这对于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效果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基于此现象,在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召开新生家长会,从家长层面上为突破,改变家长对于专业的认识。同时进行新生专业引导会,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理解专业特点与培养方向。学期中,我在举办英语讲座中,特别加强了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内容。

(3)强化校企合作、行业合作,争取多方面资源。求真务实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高级应用人才。根据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通过与杭州市休闲体育协会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14家既有一定企业实力,又秉承社会责任的休闲体育产业企业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涉及到健身、高尔夫、水上休闲、户外拓展、高科技体育产业的内容。完成了专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并争取到了针对休闲体育创业和能力培养的专项资金支持。签约仪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包括杭州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对仪式进行了报道,扩大了我专业的影响力。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形式,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把握行业发展动向,为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完成《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研究》省级教育改革项目的工作。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整合、提升团队协同创新能力。本专业教师在学历层次、职称水平上较高,隶属于休闲体育专业部骨干教师团队的11名教师中有6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教师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7名具有高级职称。专业部通过建立有效沟通,加强教学学术合作交叉,资源分享等方式,大力提升团队协同水平。以本专业教师为骨干申报并获批了《2014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创新团队》,实现我院团队建设上零的突破。

(5)引导优质课程向共享性、融合性发展、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提高课程质量,加快网络课程建设,共享课程建设。《篮球》课程获得杭州市2014年双语精品建设课程。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和视频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发展微课。《篮球》获得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微课大赛三等奖,这是我院参加现代教学技术类课程大赛的突破。

(6)利用实验室实现学生校内教学实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教学和教学研究为重心,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使教师在业务和能力上不断得到提高,使中心的功能不断加强。按照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加快青年教师教学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引导青年教师在各类课题申报上突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截止2014年12月,我专业部教师权威核心发表1篇,二类核心期刊发表3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201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青年教师刘洋获得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教坛新秀称号。

(8)大力开展国际化交流,鼓励教师走出去,加强社会联系,参与企业、社会服务。专业部教师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与各种社会服务、企业咨询。这学期有两名来自捷克帕拉斯基大学体育学院的交换生,来我专业进行交换学习。与德国纽伦堡大学专家交流,商讨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与德国纽伦堡市孔子学院院长交流,探讨联合培养及在职硕士发展的模式,为今后的专业部进行国际化改革奠定基础。在社会服务方面,带领学生参加2014年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国际)的翻译及组织,担任杭州电视台体育解说嘉宾,协助企业进行休闲体育项目策划及指导,指派我专业协助杭州市休闲体育协会进行了一系列文案及材料搜集处理工作等等,提升了我专业在杭州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10)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根据杜校长对于新兴专业发展的认识和决策,双师型教师特别是外聘来自行业内的优秀、资深业内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参与到专业的教学、实训是新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前期考察、评估以及行业推荐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完成了五名专业的客座教授的评聘工作,今后以客座教授为主的校外讲师团队会更多的参与到我们专业培养中。

杭州师范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